清末江浙地区乡民毁学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07:39
   1901-1911年是晚清政府锐意图新的十年,也是社会动荡不安的十年。兴学堂、设警局、办自治的过程中,风潮迭起,民变百出……本文选取乡民毁学这一现象展开论述,欲通过分析毁学现象、过程及影响,揭示其背后隐含的民众心理及社会原因,以对新末教育改革能有更深的认识。 清末新政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关键阶段。乡民毁学风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转型期社会新旧杂糅,复杂多变的时代特点。文章定位于江浙两省,主要参考《申报》、《东方杂志》、《教育杂志》等原始报刊资料,对江浙毁学事件进行多角度分析,试图回答为何学风浓厚的江浙之乡,恰恰是毁学最为激烈的省份。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文章第一部分从江浙毁学概况叙起。1901到1911年,毁学风潮起伏不定。大则波及数省,小则一村一隅,构成晚清史上独特的毁学景观。1905年前毁学事件尚为数不多,科举废除之后呈增多之势,庚戌年达到高峰,之后渐渐陷于沉寂。触发毁学的原因不一而足,苛捐杂税,户口调查,灾荒匪乱……而究其深层社会原因,则可归结为乡民对学堂的不认同及利益争夺两项。文章分别从这二方面入手分析。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乡民对学堂的态度。由于现实的考虑,新式学堂的费用、上课时间、所学课程内容均与乡民生活相冲突,学堂中学生、教习、监督等新的群体形象也与乡民的传统观念格格不入,频繁而发的学潮是学堂本身波动不安的反映。正由于此,旧式科举在民众中仍然余威不减,类似考优拔,举贡者多不胜数,不亚于当年科举赴考之盛况。而作为新式教育之补充而所设的私塾,呈现繁荣景观,与学堂各占半壁江山。在这样的教育格局下,不难理解乡民毁学的深层动机。 第三部分侧重于兴学过程中权利转换与利益争夺关系。新旧教育更替之间,交织着得势者与失势者的争斗,城镇和乡村的对峙拉大了乡民与读书人的距离,而士绅权利的扩大使得官绅矛盾加剧,很多毁学事件,名为乡民聚众闹事,实则各方利益者权利角逐的牺牲品。 文章最后叙述了乡民毁学的社会影响。毁学成风的时代环境下,学堂兴办之路充满艰辛,期间夹杂着些种种谣言,诬陷及盲目成风的乡民非理性活动,而江浙毁学现象之所以特别突出,灾荒匪乱、自治调查、士绅城居等因素之外,传统教育的束缚,科举情结的牵拌是其重要之原因。 毁学从侧面反映出教育改革发轫期的社会困境。对于晚清毁学还可以从更多角度展开研究。相信随着学界对毁学的研究继续深入,新旧教育嬗变期间的社会动态和民众反响将更加清晰,我们对于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也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K257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江浙毁学概述
    第一节 零星初起(1901-1904)
    第二节 沉渣泛起(1905-1909)
    第三节 毁学高潮(1910)
    第四节 余波不兴(1911-)
第二章 对学堂的不认同--原因思考(一)
    第一节 现实的考虑
    第二节 学生、教习与学潮
    第三节 沉湎过去:科举的死而不僵
    第四节 新旧交杂:私塾学堂的二元并存
第三章 利益争夺--原因思考(二)
    第一节 得势者的猖狂与失意者的反抗
    第二节 官绅之间
    第三节 城镇与乡村的对立
第四章 影响与结论
    第一节 诬陷、谣言与非理性
    第二节 兴学为畏途
    第三节 为什么江、浙是毁学最频繁的地区?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茂胜;曹幸穗;;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在江浙地区的蚕业改良(1918-1936)[J];中国农史;2011年02期

2 钱毅;;宋代江浙诗韵的上、去声[J];湘南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张世光;;论清光绪中后期的江浙盐枭[J];盐业史研究;2011年02期

4 陈思广;;《创业史》接受现象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张玮;;“人”字顶木椁墓墓主族属的初步研究[J];东南文化;2011年03期

6 温雪梅;;翻译中的语义现象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何丽芬;;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石化现象研究及应对策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8 张兵;张毓洲;;庄廷鑨《明史》案与清初江浙文学生态[J];文学遗产;2011年05期

9 苗丽;;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10 陈书录;;明清时期区域文化与文学交叉中的特色研究——以区域商贾与文学互动研究为突破口[J];河北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玮琳;锡箔的社会文化史:以民国江浙地区为中心[D];复旦大学;2010年

2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蒋国宏;江浙地区的蚕种改良研究(1898-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江辉;晚清江浙礼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郝宇青;苏联政治生活中的非制度化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吉有;光学微球腔中的若干光学新现象研究[D];南开大学;2001年

7 李晓斌;历史上云南文化交流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02年

8 偶晓娟;皮秒级时频处理原理及电领域传输速度异常现象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陈军;超压爆轰产物状态及相关现象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8年

10 吴梅;俄汉语句子中过渡现象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燕;清末江浙地区乡民毁学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明;清末民初江浙地区大米供需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赵坚;江浙地区针织服装品牌中大学生消费群的初步研究[D];江南大学;2004年

4 梁寅鹏;中国资本市场“系”现象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5 仲崇涛;类指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6 金丽虹;Pt(H)-Ni系统电解过程中的“过热”现象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7 周惊涛;明清徽商与江浙地区的文教事业[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8 邓万春;明代中后期城市通俗文化消费研究[D];武汉大学;2000年

9 贲小丽;清末民初江浙地区女性婚姻价值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雅斐;传统社会中讼师现象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46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46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6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