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大公报》关于社会风俗变迁的舆论宣传

发布时间:2020-10-20 02:56
   创刊于1902年的民办报纸《大公报》,是近代中国新闻史上寿命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之一。它对清末时期社会风俗的变迁,在舆论促进方面做出了很多切实的努力和贡献,不仅记录和反映了社会风俗变迁的历程,而且积极推动了社会风俗的改良。 本文以清末时段《大公报》的相关舆论为素材,具体分析了它在移风易俗方面的主张以及对社会风俗变迁的作用。 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大公报》关于社会风俗的舆论指向,分为六个要项:反缠足;兴女学;戒食鸦片烟;剪辫易服;破迷信、重科学;讲卫生、求健康。该报在反缠足方面,重点阐述了缠足对个人和国家的危害,进而提出了“官为提倡”和“区分对待”的戒缠足方法;在兴女学方面,分析了缠足对兴女学的阻碍作用、女学兴否对国家的影响,以及宣传兴女学的目的所在;在戒吸鸦片、卷烟方面,痛陈吸食的危害,并提出了具体的戒食方法;在剪辫易服方面,陈述了长发长服的弊端和改易的利处所在;在破迷信、重科学方面,论述了破除迷信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破除手段;在讲究卫生、追求健康方面,提供了若干有价值的意见和方案。 第二部分,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分别考察了《大公报》相关舆论宣传的特征,即内容上以“维新”为思想基础,形式上以“白话”为重要宣传手段,在讲道理时还往往引用故事、传说、寓言等通俗、生动的材料。这也是大公报区别于同类其他报纸的突出特点。 第三部分,分析了《大公报》对移风易俗舆论宣传的因由。十九世纪末期,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国人觉醒,特别是一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开始认识到西方制度和文化的先进性,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大公报》主笔英敛之在政治倾向上与之接近,故能以“开民智”为己任,在各位撰稿人同道的支持下,开展积极的移风易俗的舆论宣传。 第四部分,对《大公报》在移风易俗舆论宣传方面的意义和效用进行了扼要评说,肯定《大公报》在引领时代潮流、推动社会风俗变迁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它也不免有其局限和不足之处,对此也不应忽视。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K25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相关舆论的内容要项展列
    (一) 反缠足的宣传
    (二) 兴女学的舆论
    (三) 戒吸鸦片和烟草的呼吁
    (四) 剪辫易服之说
    (五) 破迷信、重科学的言论
    (六) 讲究卫生、追求健康的引导
二、从舆论内容到表达形式的特征审视
    (一) 以维新为政治思想基础的内容特征
    (二) 形式通俗,贴近民众
三、作此舆论宣传的因由分析
    (一) 时代环境条件
    (二) 办报人的主观因素
四、意义与效用评说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学智;《大公报》创办初期的思想启蒙[J];理论与现代化;2004年02期

2 郭延礼;明清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主要特征[J];文学遗产;2002年06期



本文编号:2848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48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a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