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江南大营比较论

发布时间:2020-10-23 06:31
   清江南大营始建于咸丰三年三月,由钦差大臣向荣统率在江宁城郊孝陵卫屯兵扎营,至咸丰十年五月被太平军彻底击溃,曾经是太平天国前期最主要的对手。本文以江南大营演变过程为线索,对前后江南大营进行比较。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对前后江南大营建立的不同背景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为咸丰三年大营初建时期清廷内部的政治情势,向荣所部清军建立江南大营时遇到的军事与政治压力,大营在咸丰六年被摧垮之后对清廷在政治上造成的冲击,以及和春接篆之后为重建大营进行的筹划及其面对的军政时局。 第二部分主要是比较分析了前后江南大营在清朝镇压太平天国战争中的战略位置与及其战略价值。该部分首先分析了上游战场与下游战场之间的战略定位,并此基础之上,详细阐述了江南大营在下游战场所处的战略地位及其在战争进程中的变迁情况。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前后江南大营与当时其他几个主要军政集团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了前后两个时期这方面存在的异同。该部分主要集中考察前后江南大营与上游湘军集团,以及下游江浙官僚集团之间的关系与利益纠葛,是对上一部分中整体战略关系研究的细化和延伸。在阐释前后江南大营与湘军集团的关系时,着重指出其基本相同的特点,但仍不忽略在细节上的变化。阐释前后江南大营与江浙官僚集团的关系时,则突出了其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第四部分则主要是从兵员结构、战略战术以及将领个人素质这三个方面来比较并分析前后江南大营的军政素质。在比较兵员结构时,主要是从前后江南大营对待“练勇”的不同态度入手;在对战略战术的比较上,则侧重于前后两个时期江南大营的具体战略方针的差异;在比较将领个人素质时,着重从江南大营的三位核心人物即向荣、和春、张国樑的不同出身、性格以及军事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主要是从前后江南大营两次战败造成的不同后果等方面,进行比对与分析,涉及粮饷军需、军队素质、军事指挥等主观原因以及太平军前后两次作战差异的客观原因等内容。 第六部分是余论,主要对江南大营崩溃以后产生的各种政治军事影响进行了简要叙述,并以此指出江南大营研究的重要性。 文章阐释了前后江南大营之间的区别以及造成这些区别的原因,揭示出江南大营在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军事、政治等方面表现出的异同,从而有助于对太平天国时期清朝阵营政治、军事情势的深入研究。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K25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江南大营初建与复建产生的背景
    (一) 江南大营初建时的政治军事背景
    (二) 和春接篆至江南大营重建期间的军政时局
二. 江南大营在清朝镇压太平天国战略全局中的地位
    (一) 上游战场与下游战场的关系
    (二) “重北轻南”与“北主南辅”
三. 江南大营与清朝阵营中其他军政集团之间的关系
    (一) 前后江南大营与湘军集团关系上的异同
    (二) 前后江南大营与江浙官僚集团之间的关系
四. 前后江南大营的军政素质比较
    (一) 前后江南大营的兵员构成比较
    (二) 前后江南大营战略思想比较
    (三) 前后江南大营统帅的个人差异
五. 江南大营两次失败原因之比较
    (一) 军需上的差异
    (二) 兵员素质的比较
    (三) 军事指挥上的差异
    (四) 太平天国在对前后江南大营作战中的差异
六. 余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一笑到底[J];大家健康;2010年02期

2 ;出天国记 太平天国160年祭[J];看历史;2011年08期

3 赖晨;冀荣德;;太平天国的失败与战时通信[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1年07期

4 刘照兴;;史上唯一女状元的下落之谜[J];旅游时代;2011年07期

5 熊明秀;;试析洪秀全的用人政策及其对太平天国的影响[J];襄阳师专学报;1995年01期

6 陶短房;;十字路口的中国与天国[J];看历史;2011年08期

7 赵红安;;浅析《资政新篇》与中国近代化[J];文教资料;2011年24期

8 庄秋水;;“洪二代”的流亡生活[J];看历史;2011年08期

9 2可器;;“投名状”的前世今生[J];杂文选刊(职场版);2008年02期

10 刘晨;刘平;;“天兄”的缄默——水窦村之战后萧朝贵踪迹考[J];清史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闵丽;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与道教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纪振奇;清军江南大营研究(1853—1860)[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郭剑鸣;晚清绅士与政治整合研究:以知识权力化整合模式为路径[D];复旦大学;2006年

4 陈才俊;美国传教士与19世纪的中美外交关系(1830-1899)[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歌雅;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张国义;朱谦之学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代顺丽;王韬小说创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覃华瑞;明清徽州的家族人口与生计变迁[D];厦门大学;2009年

9 周琳娜;清代新词新义位发展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何益忠;从中心到边缘[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亦彭;前后江南大营比较论[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振凯;太平天国婚姻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邱飞;太平天国时期宁波进出口贸易[D];浙江大学;2010年

4 胡烨晔;太平天国宣传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董婷婷;太平天国宗教避讳词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舒雅;宗教视野下的太平天国公文[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金萍;太平天国家庭制度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8 黄媛;身体的解放:太平天国蓄发、放足令探析[D];苏州大学;2012年

9 石青芳;湮灭中的辉煌[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永生;吴雁南先生与太平天国史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52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52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6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