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福建老区问题
发布时间:2020-10-26 18:26
“文革”期间,福建也与全国各地一样,各种群众组织林立,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遍布全省各地所谓老区农民组织。福建老区农民运动的兴起时期极短,来势异常迅猛,波澜壮阔,遍及全省,两起两落,结局悲壮。农民参加“文革”在全国并不罕见,但公开打着老区农运旗号却唯有福建,并且老区组织中又集结了大量原地下党及游击队等老区干部,因而被蒙上一层神秘色彩。“文革”中老区问题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这个建国以来长期未解决的历史问题在“文革”特定背景下以大规模农民运动形式爆发,然而矛盾并未解决,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个长期困扰我党的历史问题才真正得到解决。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分析历史现象的科学方法为指导,依据已收集的丰富历史档案资料,拟对这一过程作较为深入的探讨。
【学位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K27
【文章目录】:
导论
一、 学术研究回顾及本文选题之缘由
二、 本文的理论依据
三、 本文的写作思路及资料来源
第一章 老区问题之历史渊源
第一节 辉煌的历史与特殊的贡献
一、 卓著的功勋
二、 巨大的代价与牺牲
第二节 经济文化的发展与“造血功能”的严重不足
一、 经济文化的恢复与发展
二、 “造血功能”的严重不足及其原因
第三节 政治上的“多灾多难”
一、 关于“反地方主义”问题
二、 “七千人大会”及1962年留有“尾巴”的平反工作
三、 “四清”运动
四、 1966年省委的工作总结及目标
第二章 “文革”中老区问题产生之背景
第一节 动乱升级对广大农才寸的冲击
第二节 红卫兵组织及大串连影响
一、 各种红卫兵组织及其它“造反组织”的建立
二、 大串连活动对农村的影响
第三节 所谓“一月夺权”的推动
第四节 原老区干部自上而下的推波助澜
第三章 老区农民运动形成、发展与首次高潮(66年底至67年2月)
第一节 福州郊县农民首先参加“文革”
—、 “贫下中农赤卫队”的成立与“九·一”大字报风波
二、 全省第一个农民造反组织及第一张农民大字报
第二节 各地老区农民活动的兴起及“一月夺权”
一、 第一次农民开进福州
二、 第二次农民开进福州
三、 “一月夺权”风暴
第三节 老区组织的建立及其特点分析
一、 连江的老区组织
二、 罗源的老区组织
三、 晋江专区的老区组织
四、 老区组织的特点分析
第四章 老区农民运动第一次受挫(1967年2-4月)
第一节 “一·二六事件”及《福建前线部队公告》颁布
一、 “一·二六事件”
二、 《福建前线部队公告》的颁布
第二节 “二·四”、“二·五”事件及老区农民第三次进福州
一、 “二·四”、“二·五”事件
二、 “二·七”事件及农民第三次开进福州
三、 批判“经济主义”及“揪高级政治扒手”
第三节 省军区对老区等“造反派”组织的遏制措施
一、 省军区对前革造会势力的打击
二、 省军区对老区组织实行的遏制措施
第四节 “前革委会”的夭折及其委员中拟用的老区干部
一、 “前革委会”的筹建
二、 “前革委会”省委委员中拟用的老区干部
第五章 老区农民运动的平反与再次高潮(1967年4—8月)
第一节 中央关于福建问题一系列指示及军管会对老区平反措施
一、 中央关于福建问题的指示及省军管会的成立
二、 省军管会对老区问题的平反措施
第二节 老区组织的恢复及其活动
一、 老区组织重振旗鼓
二、 全省各专、县部分老区组织
三、 经费问题
第三节 全省各地区农民进城情况及“八·一三”事件
一、 全省各地区农民进城情况
二、 “八·一三”事件—农民第四次开进福州
三、 中央为禁止武斗及农民进城所做的种种努力
第六章 老区农民运动二次受挫及易帜后争斗(67年9月—68年12月)
第一节 老区组织的改旗易帜
一、 中央及军管会稳定福建局势的措施
二、 老区组织与省农总司的合并
第二节 “七二三”协议的签订及省市革委会的成立
一、 北京学习班及“七二三”协议的签订
二、 省市革委会的成立
三、 两届革委会委员中对老区干部之任用及其原因分析
第三节 悲壮的结局
一、 对所谓“范黄地下黑司令部”与“八月提纲”的批判
二、 革委会成立后老区活动的逐渐平息
第七章 拔乱反正 老区问题之最终解决
第一节 政治上的扬眉吐气
一、 老区问题之初步解决(1976—1978年)
二、 老区问题之较彻底解决(1978年—1985年)
第二节 经济上的致富与文化上的繁荣
一、 不遗余力的扶贫开发
二、 老区建设的巨大成就
第八章 与老区组织及活动有关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中央、军管会及其他“造反派”组织与老区组织的关系
一、 中央“文革”小组与老区组织
二、 省军区、军管会与老区组织
三、 “八·二九”与老区组织
四、 革造会与老区组织
第二节 “文革”期间的韩先楚
总结 老区问题带来的思考
第一节 老区组织的建立及活动带来的社会影响及后果
第二节 福建地方干部队伍之分析
第三节 老区问题的经验教训
附一: 福建“文革”前期大事记(1966.5.16—1969.12)
1966年5月16日前福建部分与“文革”有关大事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附二: “文革”时期福建省各群众组织所出版的报刊一览:
附三: 文革期间与老区组织有关的部分资料选编
一、 “洪乐急电”
二、 1966年1月28日《福建日报》发表社论《独有英雄驱虎豹——赞福州市郊九九野战兵团》
三、 1967年3月7日福州军区转发闽侯军分区告《告闽侯地区贫下中农书》
四、 1967年3月7日凌尚武所做的检查
五、 1967年3月14日《福建日报》关于“本省召开革命根据地工作座谈会”的报道
六、 1967年2月拟成立福建省革命委员会的材料
七、 1967年6月3日韩先楚在福州军区党委扩大会议上关于老区问题的讲话
八、 省军管会关于老区组织平反的系列公告
九、 有关“八·一三”农民进城的资料
十、 1967年8月17日福建两大“造反派”组织在京达成的四个协议
十一、 1967年10月福州军区关于支左工作中错误的检查
十二、 1967年11月省革造会发言人就派代表上京参加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一事发表谈话
十三、 关于各群众组织收缴武器,制止武斗的两份协议
十四、 有关1968年成立福建省革命委员会的资料
十五、 有关福建省革命造反委员会“自动撤消”的资料
十六、 1968年10月8日韩先楚在福建省革发会核心小组和常委会议上关于各地农总、农革总、农司三结合问题及生产队是否成立革委会问题的讲话
附四: 论文主要参考文献资料一览
档案资料
出版著作、报刊:
中文摘要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7353
【学位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K27
【文章目录】:
导论
一、 学术研究回顾及本文选题之缘由
二、 本文的理论依据
三、 本文的写作思路及资料来源
第一章 老区问题之历史渊源
第一节 辉煌的历史与特殊的贡献
一、 卓著的功勋
二、 巨大的代价与牺牲
第二节 经济文化的发展与“造血功能”的严重不足
一、 经济文化的恢复与发展
二、 “造血功能”的严重不足及其原因
第三节 政治上的“多灾多难”
一、 关于“反地方主义”问题
二、 “七千人大会”及1962年留有“尾巴”的平反工作
三、 “四清”运动
四、 1966年省委的工作总结及目标
第二章 “文革”中老区问题产生之背景
第一节 动乱升级对广大农才寸的冲击
第二节 红卫兵组织及大串连影响
一、 各种红卫兵组织及其它“造反组织”的建立
二、 大串连活动对农村的影响
第三节 所谓“一月夺权”的推动
第四节 原老区干部自上而下的推波助澜
第三章 老区农民运动形成、发展与首次高潮(66年底至67年2月)
第一节 福州郊县农民首先参加“文革”
—、 “贫下中农赤卫队”的成立与“九·一”大字报风波
二、 全省第一个农民造反组织及第一张农民大字报
第二节 各地老区农民活动的兴起及“一月夺权”
一、 第一次农民开进福州
二、 第二次农民开进福州
三、 “一月夺权”风暴
第三节 老区组织的建立及其特点分析
一、 连江的老区组织
二、 罗源的老区组织
三、 晋江专区的老区组织
四、 老区组织的特点分析
第四章 老区农民运动第一次受挫(1967年2-4月)
第一节 “一·二六事件”及《福建前线部队公告》颁布
一、 “一·二六事件”
二、 《福建前线部队公告》的颁布
第二节 “二·四”、“二·五”事件及老区农民第三次进福州
一、 “二·四”、“二·五”事件
二、 “二·七”事件及农民第三次开进福州
三、 批判“经济主义”及“揪高级政治扒手”
第三节 省军区对老区等“造反派”组织的遏制措施
一、 省军区对前革造会势力的打击
二、 省军区对老区组织实行的遏制措施
第四节 “前革委会”的夭折及其委员中拟用的老区干部
一、 “前革委会”的筹建
二、 “前革委会”省委委员中拟用的老区干部
第五章 老区农民运动的平反与再次高潮(1967年4—8月)
第一节 中央关于福建问题一系列指示及军管会对老区平反措施
一、 中央关于福建问题的指示及省军管会的成立
二、 省军管会对老区问题的平反措施
第二节 老区组织的恢复及其活动
一、 老区组织重振旗鼓
二、 全省各专、县部分老区组织
三、 经费问题
第三节 全省各地区农民进城情况及“八·一三”事件
一、 全省各地区农民进城情况
二、 “八·一三”事件—农民第四次开进福州
三、 中央为禁止武斗及农民进城所做的种种努力
第六章 老区农民运动二次受挫及易帜后争斗(67年9月—68年12月)
第一节 老区组织的改旗易帜
一、 中央及军管会稳定福建局势的措施
二、 老区组织与省农总司的合并
第二节 “七二三”协议的签订及省市革委会的成立
一、 北京学习班及“七二三”协议的签订
二、 省市革委会的成立
三、 两届革委会委员中对老区干部之任用及其原因分析
第三节 悲壮的结局
一、 对所谓“范黄地下黑司令部”与“八月提纲”的批判
二、 革委会成立后老区活动的逐渐平息
第七章 拔乱反正 老区问题之最终解决
第一节 政治上的扬眉吐气
一、 老区问题之初步解决(1976—1978年)
二、 老区问题之较彻底解决(1978年—1985年)
第二节 经济上的致富与文化上的繁荣
一、 不遗余力的扶贫开发
二、 老区建设的巨大成就
第八章 与老区组织及活动有关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中央、军管会及其他“造反派”组织与老区组织的关系
一、 中央“文革”小组与老区组织
二、 省军区、军管会与老区组织
三、 “八·二九”与老区组织
四、 革造会与老区组织
第二节 “文革”期间的韩先楚
总结 老区问题带来的思考
第一节 老区组织的建立及活动带来的社会影响及后果
第二节 福建地方干部队伍之分析
第三节 老区问题的经验教训
附一: 福建“文革”前期大事记(1966.5.16—1969.12)
1966年5月16日前福建部分与“文革”有关大事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附二: “文革”时期福建省各群众组织所出版的报刊一览:
附三: 文革期间与老区组织有关的部分资料选编
一、 “洪乐急电”
二、 1966年1月28日《福建日报》发表社论《独有英雄驱虎豹——赞福州市郊九九野战兵团》
三、 1967年3月7日福州军区转发闽侯军分区告《告闽侯地区贫下中农书》
四、 1967年3月7日凌尚武所做的检查
五、 1967年3月14日《福建日报》关于“本省召开革命根据地工作座谈会”的报道
六、 1967年2月拟成立福建省革命委员会的材料
七、 1967年6月3日韩先楚在福州军区党委扩大会议上关于老区问题的讲话
八、 省军管会关于老区组织平反的系列公告
九、 有关“八·一三”农民进城的资料
十、 1967年8月17日福建两大“造反派”组织在京达成的四个协议
十一、 1967年10月福州军区关于支左工作中错误的检查
十二、 1967年11月省革造会发言人就派代表上京参加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一事发表谈话
十三、 关于各群众组织收缴武器,制止武斗的两份协议
十四、 有关1968年成立福建省革命委员会的资料
十五、 有关福建省革命造反委员会“自动撤消”的资料
十六、 1968年10月8日韩先楚在福建省革发会核心小组和常委会议上关于各地农总、农革总、农司三结合问题及生产队是否成立革委会问题的讲话
附四: 论文主要参考文献资料一览
档案资料
出版著作、报刊:
中文摘要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林林;“文革”时期福建“批林批孔”运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影;“文化大革命时期”福建赤脚医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崔秀凯;试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粮食工作[D];湘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7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57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