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生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5 05:15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生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落实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把政治黑暗、经济贫困、文化落后的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政治清明、丰衣足食的“全国最民主的地方”。边区执政成功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顺应民意的民生建设,赢得了民心,争取到了广泛的人民群众的支持。回顾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生建设的伟大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大而积极的借鉴意义。 全文共分五部分: 导论部分,阐述本选题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以及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着重论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产生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以及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着重阐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生建设的实现路径,这是本文的重点。笔者从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发展生产、减轻民众负担、关注教育和卫生事业、加强边区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建设等五部分着重阐述这一时期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着重对陕甘宁边区民生建设进行评析。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这一时期民生建设的基本特征,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指出其局限性,从而在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生建设正反两方面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其对我们的现实思考。 结语部分,对全文做简单总结,并指出今天的民生建设仍然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并借鉴各个时期民生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推进新时期民生建设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民生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65;D23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导论8-13
  •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8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8-10
  • 三、研究方法10-11
  • 四、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11
  • 五、相关概念界定11-13
  • 第一章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13-22
  • 一、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形成的依据13-18
  • (一)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13-16
  • (二)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16-18
  • 二、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18-22
  • (一) 关注民生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具体体现18-19
  • (二) 发展生产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条件19-20
  • (三) 发挥人民群众在民生建设中的主体作用20
  • (四) 民主政治是推动民生建设的政治保证20-21
  • (五) 统筹兼顾是抗战时期民生建设的重要原则21-22
  • 第二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生建设的实现路径22-38
  • 一、加强边区的民主法制建设22-23
  • (一) 重视立法,为民生建设提供法制保障22
  • (二) 实施民主政治22-23
  • 二、大力推进边区的经济建设23-27
  • (一) 边区实行以公营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政策24
  • (二) 优先发展农业生产24-27
  • 三、积极减轻边区人民群众的生活负担27-30
  • (一) 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27
  • (二) 在工商业实行劳资互助互利的政策27-28
  • (三) 开展大生产运动28-29
  • (四) 实行精兵简政29-30
  • 四、高度关注边区的教育和卫生事业30-33
  • (一) 大力发展边区教育事业30-31
  • (二) 推动边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31-33
  • 五、加强边区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建设33-38
  • (一)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33-35
  • (二) 改革恶俗,倡导社会新风尚35-38
  • 第三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生建设评析38-51
  • 一、陕甘宁边区民生建设的特点38-40
  • (一) 紧扣时代主题,为抗战服务38
  • (二) 涉及面广、受益者多38-39
  • (三) 注重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宣传带动作用39-40
  • 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生建设的意义40-43
  • (一) 为抗战胜利创造了条件40-41
  • (二) 改变了边区的落后面貌41-42
  • (三) 对其他根据地起了示范作用42-43
  • 三、陕甘宁边区民生建设的局限性43-45
  • (一) 低水平、低层次的民生43-44
  • (二) 政策、条例的制定不够完善44
  • (三) 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44-45
  • 四、陕甘宁边区民生建设的现实思考45-51
  • (一) 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5-46
  • (二) 民生建设必须制度化和法制化46-47
  • (三) 促进民生建设主体的多元化47-50
  • (四) 民生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必须稳步推进50-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6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6-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广兰;;公正与关怀——民生制度与实践的伦理原则[J];道德与文明;2011年03期

2 周国平;;党执政以来解决民生问题的历史经验[J];党史博采(理论);2010年06期

3 邬旭东;施光跃;;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历史与现实考察[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09期

4 吴宁;;民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问题和理论维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谭培文;;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闫庆生,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村经济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1年03期

7 黄正林;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变迁[J];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03期

8 甄永亮;;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民生问题及其当代价值[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单孝虹;;中国共产党民生观演进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年05期

10 瞿晓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民生思想述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裴巧燕;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构建和谐社会研究[D];延安大学;2008年

2 邓玲珍;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潮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边区的实践与历史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文博;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建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生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6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a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