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伤兵之友”运动
【学位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K26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社会各界对伤兵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第一节 伤兵问题的出现
第二节 社会各界对伤兵问题的思考
第二章 “伤兵之友”运动
第一节 “伤兵之友”运动之发轫
第二节 “伤兵之友”总社
第三节 各地分社的成立及其伤友运动开展情况
第四节 海外的“伤兵之友”运动
第三章 “虽残不废”运动
第一节 社会各界对“虽残不废”运动的认识
第二节 “荣军之父”——段绳武
第三节 荣誉军人服务的相关法规和文件
第四节 荣军职业协导会
第五节 荣誉军人生产事业委员会概况
第六节 荣誉军人新村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凤欣;;抗战时期影响毛泽东美国观的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2 曾泽霞;;浅谈东南亚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J];泸州职业教育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管程程;;西安事变与中国抗日形势的转变[J];才智;2011年17期
4 ;卷首语[J];泉州文学;2011年08期
5 冯艳;;中国抗战历史与爱国主义教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吴晓莉;张云燕;;九·一八后东北民间抗日研究综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7 尚东玲;;1937-1941年香港抗战文化活跃的原因及其特征[J];传承;2011年15期
8 陈永祥;;论抗战时期宋子文的美援外交思想[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老科技工作者座谈抗日烽火中的科技工作[J];金秋科苑;1995年02期
10 左英;;胜利之本是人民群众[J];上海人大月刊;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荣花;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D];河北大学;2011年
2 王艳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职干部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肖雄;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办驿运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李夏;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民族特色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5 赵晶;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作用及领导方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潘荣阳;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盐业经济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马建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军事合作(1937—1945)[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罗珍;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知识界外交思想研究-1931-1945[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彦堂;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新闻工作者教育研究(1937-1949)[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梁家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教门、帮会研究[D];南京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臧宏宇;抗日战争时期南洋华侨对祖国的经济支援[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吕志鹏;抗战时期澳门经济发展与社会救亡运动[D];暨南大学;2004年
3 张晓琳;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蔚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戏剧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5 肖寒;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经济政策”[D];湘潭大学;2007年
6 周钰;抗日战争时期《广西日报》副刊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7 汤慧珍;抗日战争时期鄂西后方国统区经济建设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斌;论抗战时期工业内迁及其作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杨凌林;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10 谢月恒;傅筱庵时期伪上海特别市政府(1938.10~1940.10)[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73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73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