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柏侵略政权下的地方政区与绿洲人群认同的演进(1867-1877)

发布时间:2020-11-11 02:33
   本文力图解决阿古柏哲德沙尔政权统治时期的两个问题:政权疆域和行政区划以及此时期塔里木盆地各绿洲人群的认同演进。 第一部分通过对各种史料的比勘,恢复了1867-1870年以及1872-1876年该政权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的疆域,复原了1873-1874年、1876-77年两个时间断面的一级行政区划设置,并总结了本政权疆域及行政区划的特点。 第二部分首先从排除他者的角度,展现了阿古柏入侵之前的绿洲维吾尔人,是如何通过宗教、生活方式、语言和地理等标准,界定自身的认同边界;其次则描述了清朝官方、安集延人和欧洲人等外部人群对绿洲土著居民群体的认知;最后通过剖析维吾尔人心目中安集延人作为“他者”这一意象的深化、六城/七城地域认同的加强、以及维吾尔精英对自身历史根源性的探究,阐明此时期维吾尔人群集体身份意识有了相当程度的提升。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K25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译名及转写说明
绪论
    1 政治史背景
    2 学术史回顾
        2.1 地方行政制度与行政区划
        2.2 维吾尔族裔意识的遗忘与复苏
    3 史料说明
        3.1 穆斯林史料
        3.2 汉文史料
        3.3 英俄等国考察资料
第一章 阿古柏统治时期的疆域及行政区划
    1 疆域变化考证
        1.1 疆域总述
        1.2 南界喀喇昆仑山
        1.3 西界帕米尔高原
        1.4 西北界阿赖山脉
        1.5 北界天山中段
        1.6 东界
            1.6.1 1867年7月至1870年4月
            1.6.2 1872年8月至1876年8月
    2 行政区划
        2.1 资料说明
        2.2 政区考证
            2.2.1 维拉亚提设置
            2.2.2 独立小区设置
            2.2.3 政区边界
        2.3 政区设置特点
    3 小结
第二章 18-19世纪南疆绿洲人群的集体身份认同
    1 阿古柏入侵前维吾尔人的认同状况
        1.1 正教与异教
        1.2 游牧、半游牧与定居方式的差别
        1.3 语言和地理之别
    2 外部人群对维吾尔人群体的认知
        2.1 清代官方眼里的"缠回"
        2.2 安集延人对"喀什噶尔人"的认知
        2.3 欧洲人视野中的南疆绿洲突厥语穆斯林
    3 阿古柏时期维吾尔人群集体身份意识的强化
        3.1 安集延人"他者"意象的深化
        3.2 六城、七城与"六城人"的出现
        3.3 维吾尔人精英对其历史根源性的探究
    4 本时期维吾尔人认同状况小结以及对此后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用舒,易永卿;左、李塞防与海防之争新论[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2 白燕;从“洋教习”到“外国专家”——北京大学聘请外籍教师百年回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肖宗志;政府行为与废科举后举贡生员的出路问题[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4 邱国盛;从戊戌维新看近代北京、上海的城市互动[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5 曹国芳,杨英健;援助,还是攫取?——1933—1942年苏联对新疆之政策述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李超;中国近代司法审判权的构建途径:权力重构与制度移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张雪峰;试论晚清新式教科书的出版及其影响[J];图书与情报;2005年02期

8 杜凡一;彭涛;;“双泛主义”与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活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张继山;张治中在新疆和平解放中的贡献[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张新光;;20世纪中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长江论坛;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建;大韩帝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897—1910[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3 严翅君;伟大的失败的英雄——张謇与南通区域早期现代化[D];苏州大学;2001年

4 丁晓原;文化生态演化与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流变[D];苏州大学;2001年

5 屈永华;国民意识的觉醒与传统法律的近代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金桥;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9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国明;晚清小说与近代商业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国瑞;驻美公使崔国因的世界认识、国防及外交思想(1889~1893)[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士义;留美幼童与留日学生归国就业比较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中心[D];苏州大学;2001年

4 彭江;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邓绍根;《万国公报》传播近代科技文化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欣瑞;基督教与近代陕西社会[D];西北大学;2001年

7 刘岐梅;晚清改良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8 赵晓东;传统与现代的碰撞[D];西北大学;2000年

9 郑国艺;斋教与古田教案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硕;试论匡熙民的《延吉厅领土问题之解决》[D];延边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786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786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c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