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曾国藩的经世致用思想
发布时间:2020-11-14 21:55
“经世致用”是儒家的“外王”传统在明清动荡时期的兴盛和创新,是湖湘文化的精华。“经世”的内涵是“经邦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 曾国藩深受传统儒学的浸染,一生服膺程、朱,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中又时刻关注着社会现实,其忧患意识随政治危机与日俱增,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也逐渐加强。对“经世致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引发了曾国藩对“程朱理学”的反思。用“体”和“用”的关系来统一理学与经世致用是曾国藩思想的最大特征。坚守这一点,其哲学方面也相应地主张“以礼节欲”、“行重于知”和“知权达变”,表现出一种求实务实、注重效果和灵活变通的精神。用“经世致用”来改造儒学,使曾国藩在学术上表现出一种“兼收并蓄”的开放意识,一种大家风范。他不仅对各家各派,而且对西方文化都能兼容并包,从而引领了洋务运动。在他一生中的另外两件事功上经世致用思想的指导作用也表现的非常明显:军事上,用丰厚的薪水吸纳将领和士兵,并用忠君守礼思想武装他们,实行上级对下级的绝对领导,军队实力大大增强;外交上,以和为贵,平等相处,维护了国家的权益。 曾国藩的经世致用思想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代表了晚清学术发展的走向。自近代以来,文化交流频繁、碰撞激烈,固守传统和抛弃传统两个极端都不可行。正确的做法是把各种文化特别是中西文化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曾国藩和毛泽东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前者把传统美德和经世致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我们树立了做人的典范;后者把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机地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些成功的范例对我们今天同样具有启发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位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K25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三、该领域的前沿
四、创新点
五、写作方法和原则
第一章 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渊源
第一节 儒家传统
第二节 清末社会危机的震动
第三节 湖湘文化的传统
第二章 曾国藩经世致用哲学的表现
第一节 义理为体经济为用
第二节 “以理节欲”的理欲之辨
第三节 “行重于知”的知行观
第四节 知权达变——对儒学“变易”观的阐发
第三章 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所体现的开放意识
第一节 对传统兼收并蓄
一、消解儒学内部矛盾
二、旁采百家之说
第二节 开创洋务 引进西学
第四章 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在制度方面的实践
第一节 军事改革
一、组织制度上,一般都选择朴实的农夫为兵勇
二、思想上,实行政治灌偷和层层严密控制
三、后勤保障上,广开财源,合理确定官兵待遇
第二节 外交方针
第五章 曾国藩的经世致用思想评价
第一节 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第二节 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3993
【学位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K25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三、该领域的前沿
四、创新点
五、写作方法和原则
第一章 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渊源
第一节 儒家传统
第二节 清末社会危机的震动
第三节 湖湘文化的传统
第二章 曾国藩经世致用哲学的表现
第一节 义理为体经济为用
第二节 “以理节欲”的理欲之辨
第三节 “行重于知”的知行观
第四节 知权达变——对儒学“变易”观的阐发
第三章 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所体现的开放意识
第一节 对传统兼收并蓄
一、消解儒学内部矛盾
二、旁采百家之说
第二节 开创洋务 引进西学
第四章 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在制度方面的实践
第一节 军事改革
一、组织制度上,一般都选择朴实的农夫为兵勇
二、思想上,实行政治灌偷和层层严密控制
三、后勤保障上,广开财源,合理确定官兵待遇
第二节 外交方针
第五章 曾国藩的经世致用思想评价
第一节 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第二节 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志勇;曾国藩的理学思想及理学用世观[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2 ;曾国藩理学经世思想探渊[J];北方论丛;1996年01期
3 王国庆;经世致用学风与近代湖南[J];长沙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章育良;论曾国藩的经世改革思想与实践[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熊吕茂,肖高华;论曾国藩传统文化观向近代文化观的演变[J];文史博览;2005年Z1期
6 王兴国;略论近代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特点[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沈艳;理学经世路线与曾国藩的理学经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8 李细珠;略论道咸同时期的理学复兴及其原因[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9 刘保刚;曾国藩对传统理学的反思[J];河南社会科学;1996年05期
10 宫明;倭仁与曾国藩[J];近代史研究;1990年02期
本文编号:2883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83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