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与胡适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7 01:41
   陈独秀与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和学术见解,无论在当时或是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伦理思想是在共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所以在诸多问题上存在着相同和近似的认识。不过由于各自的学术立场及旨趣的差异,故而也存在不同的认识和见解。但无论怎样,他们都在特定的时代为解决所面临的伦理问题以及对现代伦理的重塑做出了贡献。因此,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背景,展开对陈独秀与胡适的伦理思想比较研究,梳理并分析其共识与歧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二位先贤思想的理解,也有助于拓展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文化研究的视野,而且通过提揭他们的思想宗旨,吸收其有益资源,对当下道德建设也有积极意义。 本文以陈独秀与胡适伦理思想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的方法、逻辑的方法、比较的方法,从社会文化背景入手,对陈独秀与胡适的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加以比较并进行了分析,也对他们伦理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做了相应的探讨。具体地讲,主要从三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阐述了陈独秀与胡适伦理思想的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各自的学术旨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风云变幻,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批以救国救民、救亡图存为己任的仁人志士为了推进民族民主革命,振奋民族精神,发起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倡导新道德为宗旨的思想启蒙运动,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发出对伦理革命的吁求。陈独秀与胡适两位旗手在这一共同的历史背景下发挥了重要作用。胡、陈二人虽私交笃厚,但有着各自的思想视野和学术旨趣。陈独秀明显表现出对革命的进化论与法兰西文明的热衷与追捧,而胡适则对渐进的进化论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第二部分集中比较分析了陈独秀与胡适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依据他们共同触及的伦理问题及各自的立意所在,主要归纳为六个方面进行相同和不同点的分析:在批判旧道德上,陈独秀高扬“德先生”、“赛先生”旗帜批判孔教,胡适则立足于“实验主义”“打倒孔家店”;在主体的觉醒与人的解放问题上,陈独秀在强调个人主义的同时,又有强烈的群体意识,把独立人格的建立和个人财产独立相联系,充分表现了功利主义色彩。而胡适则从健全的个人主义出发强调个人要有自由意志,个人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在女性伦理与女性解放问题上,陈独秀对男尊女卑进行了彻底否定,胡适则确立了超越“良母贤妻”的女性伦理观;在婚姻家庭伦理上,陈独秀强调法制与独立,胡适更注重自由与平等;在国民性改造问题上陈独秀与胡适都对国民的劣根性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提出了各自的国民性改造的途径;在政治伦理上他们都把民主与自由作为中国现代政治建构的原则与出路,但从总体上来比较二人对民主与自由的理解与分析,陈独秀更关民主,而胡适则注重自由的阐发。 第三部分在对陈独秀与胡适伦理思想内容的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陈独秀与胡适伦理思想的历史价值、局限性以及对现代的启示作用。他们二人伦理思想,不仅在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史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其中一些灼见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K261.1;K26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二) 研究现状分析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陈独秀与胡适伦理思想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 共同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 各自的思想视界及取向
    (三) 新文化运动及陈独秀和胡适的交往
二、陈独秀与胡适的伦理思想内容之比较
    (一) “德先生”、“赛先生”与“实验主义”——批判旧道德的利器
    (二) 功利的个人主义与健全的个人主义——主体的觉醒与人的解放
    (三) 男尊女卑的颠覆与良母贤妻的超越——女性的解放
    (四) 法制独立与自由平等——新型的婚姻家庭伦理
    (五) 国民劣根性的揭露与重塑国民性的良方——国民性的改造
    (六) 自由与民主——政治伦理的基础
三、陈独秀与胡适伦理思想的总体评价
    (一) 陈独秀与胡适伦理思想的历史价值
    (二) 陈独秀与胡适伦理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三) 陈独秀与胡适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含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舟;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又一个胡适──评胡晓《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J];档案与史学;1995年01期

2 陈漱渝;;飘零的落叶——胡适晚年在海外[J];新文学史料;1991年04期

3 陈晓萍;;一个被消失的群体[J];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22期

4 方宁;;让胡适蒙冤受屈的一句话[J];书屋;2009年11期

5 杜春和;;胡适家书选[J];安徽史学;1989年01期

6 沈寂;《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序言[J];安徽史学;1994年01期

7 张丽霞;;胡思杜对父亲胡适的批判[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0年01期

8 赵映林;;求学中国公学是成就胡适的第一块基石[J];文史杂志;2008年01期

9 杨建民;;堪伤书生不了情——吴晗与胡适的特别交谊[J];长城;2010年09期

10 陈守礼;怎样评价胡适其人——兼评宣传《胡适全集》的一份《广告》[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运昌;再造文明与教育革新[D];河北大学;2010年

2 张扬;胡适与古典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4 穆允军;文化比较视域下“五四”新文化运动再思考[D];山东大学;2010年

5 吴浪平;中国现代作家批评与中国现代文学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胡明贵;自由主义思潮与新文学现代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筝筝;殷海光文化观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龚鹏;邹韬奋启蒙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王维;建国初期文学界“检讨”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彩虹;胡适“健全的个人主义”思想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李蔚;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与胡适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玲莉;胡适文学启蒙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敖晏君;胡适人权与民主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展宁;“胡适派学人群”在人权运动时期的言论自由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金林;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锦花;批判性的建构:胡适的儒学观[D];苏州大学;2010年

8 龚文玉;胡适人生哲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何超;20世纪上半叶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史爱芬;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86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886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a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