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齐河县四清运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1 16:18
20世纪60年代在全国部分城乡开展的四清运动,是中共中央领导发动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一运动整体上经历了1963年——1966年四年的时间。从中共中央高层领导,到基层干部和群众,运动参与面之广泛,影响之深远,都是中共历史上所鲜见。因此,四清运动也成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立足于四清运动研究的现状,笔者选取了山东省齐河县作为个案,从微观层面对四清运动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山东省齐河县四清运动,具有全国范围内四清运动的共性。同时,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原因,山东省齐河县的四清运动中也表现出自己的特点。1964年9月,山东省齐河县被列为山东省四清运动的试点县。以此为界,齐河县的四清运动明显分为两个不同阶段。在齐河县干部群众的印象中,一般把前一阶段的四清运动称为“小四清”,把后一阶段的四清运动称为“大四清”。对于齐河县而言,“大四清”才是人们印象中真正意义上的四清运动。为了彰显齐河县四清运动的特点,本文重点介绍该县在“万人工作团”领导下的“大四清”。本选题的基本框架,整体上是以时间顺序进行了历时性梳理,部分章节的安排突破了时间顺序,以专题的形式展开。论文由绪论、正文五章和结束语组成。第一章,介绍了...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有关四清运动的研究现状
四、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的基本框架结构
六、本文写作的难点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齐河县的风土风貌和社会历史状况
第一节 齐河县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状况
第二节 齐河县的社会历史沿革
第三节 齐河县四清运动前的社会状况
一、土地改革中的阶级成分划分逐步强化了人们的阶级意识
二、“小私有”和“大集体”的斗争外化为干群矛盾
三、基层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积累了干群矛盾
四、1960 年前后的经济困难状况加剧了干群矛盾
第二章 齐河县四清运动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四清运动前的国内外形势
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困境中力求新的突破
二、中苏关系的恶化使中共“反修防修”理论不断发展
三、中国周边环境日趋紧张引发中共中央对形势的错误判断
第二节 全国范围四清运动的开展
第三节 山东省四清运动的开展
第三章 “流于形式”的“小四清”
第一节 “小四清”的前奏——整风整社
第二节 齐河县“小四清”运动
第四章 “大轰大嗡”的“大四清”
第一节 齐河县本县工作队员的集训
第二节 不同群体的相互摸底
第三节 工作组“三同”
第四节 建立贫下中农协会组织
第五节 反右倾——运动偏激的助推器
一、反右倾会议
二、清除“本地工作队员”
三、对“右倾”思想的“自查”
第六节 清理和退赔
一、清工分
二、清账目
三、退赔
第七节 控诉斗争
第八节 自杀现象
第五章 四清运动的“纠偏”
第一节 《二十三条》的下达
一、《二十三条》精神的初步传达
二、《二十三条》的正式下达和组织学习
三、《二十三条》正式传达后对四清工作的重新部署
第二节 核实定案
一、核实定案工作的初步开展
二、对“核实定案工作”的检查
三、核实定案的案例——徐师范问题
第三节 留守观察工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听杨尚昆谈“四清”运动[J]. 苏维民. 百年潮. 2007(10)
[2]中苏论战与“反修防修”[J]. 李瑗. 甘肃理论学刊. 2007(02)
[3]回忆我所经历的“四清”运动[J]. 向中权. 文史月刊. 2007(02)
[4]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的冲突:四清运动的发起[J]. 伍小涛. 贺州学院学报. 2006(04)
[5]试析毛泽东与刘少奇关于“四清”运动的不同认识[J]. 徐国普. 福建党史月刊. 2005(12)
[6]亲历“四清”运动[J]. 邱学信. 纵横. 2005(11)
[7]我所经历的“四清”运动[J]. 王德彰. 文史精华. 2005(07)
[8]论“四清”运动的积极性和局限性[J]. 李海红. 固原师专学报. 2005(04)
[9]四清运动始末[J]. 林小波. 党史天地. 2005(06)
[10]四清运动始末[J]. 林小波. 党史文苑. 2005(09)
本文编号:2930124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有关四清运动的研究现状
四、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的基本框架结构
六、本文写作的难点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齐河县的风土风貌和社会历史状况
第一节 齐河县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状况
第二节 齐河县的社会历史沿革
第三节 齐河县四清运动前的社会状况
一、土地改革中的阶级成分划分逐步强化了人们的阶级意识
二、“小私有”和“大集体”的斗争外化为干群矛盾
三、基层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积累了干群矛盾
四、1960 年前后的经济困难状况加剧了干群矛盾
第二章 齐河县四清运动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四清运动前的国内外形势
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困境中力求新的突破
二、中苏关系的恶化使中共“反修防修”理论不断发展
三、中国周边环境日趋紧张引发中共中央对形势的错误判断
第二节 全国范围四清运动的开展
第三节 山东省四清运动的开展
第三章 “流于形式”的“小四清”
第一节 “小四清”的前奏——整风整社
第二节 齐河县“小四清”运动
第四章 “大轰大嗡”的“大四清”
第一节 齐河县本县工作队员的集训
第二节 不同群体的相互摸底
第三节 工作组“三同”
第四节 建立贫下中农协会组织
第五节 反右倾——运动偏激的助推器
一、反右倾会议
二、清除“本地工作队员”
三、对“右倾”思想的“自查”
第六节 清理和退赔
一、清工分
二、清账目
三、退赔
第七节 控诉斗争
第八节 自杀现象
第五章 四清运动的“纠偏”
第一节 《二十三条》的下达
一、《二十三条》精神的初步传达
二、《二十三条》的正式下达和组织学习
三、《二十三条》正式传达后对四清工作的重新部署
第二节 核实定案
一、核实定案工作的初步开展
二、对“核实定案工作”的检查
三、核实定案的案例——徐师范问题
第三节 留守观察工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听杨尚昆谈“四清”运动[J]. 苏维民. 百年潮. 2007(10)
[2]中苏论战与“反修防修”[J]. 李瑗. 甘肃理论学刊. 2007(02)
[3]回忆我所经历的“四清”运动[J]. 向中权. 文史月刊. 2007(02)
[4]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的冲突:四清运动的发起[J]. 伍小涛. 贺州学院学报. 2006(04)
[5]试析毛泽东与刘少奇关于“四清”运动的不同认识[J]. 徐国普. 福建党史月刊. 2005(12)
[6]亲历“四清”运动[J]. 邱学信. 纵横. 2005(11)
[7]我所经历的“四清”运动[J]. 王德彰. 文史精华. 2005(07)
[8]论“四清”运动的积极性和局限性[J]. 李海红. 固原师专学报. 2005(04)
[9]四清运动始末[J]. 林小波. 党史天地. 2005(06)
[10]四清运动始末[J]. 林小波. 党史文苑. 2005(09)
本文编号:2930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930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