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济良所研究 ——以江浙地区为中心的考察(1927—1937)

发布时间:2021-01-26 15:56
  济良所是晚清时期自西方移植而来的慈善机构,救济不愿为娼之妇女,并使之从良。济良所最早出现于上海,由外国传教士创办,后来国内不少城市纷纷效仿设立。民国年间,济良所得到进一步发展,不仅数量上增多,规模也有所扩大,相关制度也逐渐完善。在救助对象上,江浙济良所除了以娼妓为主要对象外,被诱拐、虐待、贫苦无依等妇女也包括在内,救助范围较为广泛。在管理方面,1928年之前,江浙济良所单独成所,归警察局管辖,1928年后,大多数济良所改组、并入救济院,改为妇女救济院、妇女教养所等。济良所内部有着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并贯彻教养兼施理念。在经费来源上,江浙济良所主要以政府补助、领娶人缴纳、社会捐募为主,同时,也有事业费、设备费等方面支出。在所女出路方面,择配是最常见方式,并有相应规则。济良所的出现带有一定进步性,既促进娼妓本身的解放,也有助于社会发展。然而由于资金、管理的不足,济良所存在不少弊端。民国时期江浙地区济良所的相关做法可以提供历史借鉴,促进我国社会救助体制的完善,帮助更多的失足妇女重获新生。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民国济良所研究 ——以江浙地区为中心的考察(1927—1937)


—11930年9月—1931年6月妇女教养所支出比例资料来源:《妇女教养所十九年度(九月至六月止)支出决算书》,吴县政府(民国):《吴县

教养所,吴县,妇女,支出比


37图 3—2 1931 年 7 月—1932 年 6 月妇女教养所支出比例来源:《妇女教养所二十年度支出决算分册》,吴县政府(民国):《吴县救济 7 月),苏州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I02—004—0057—001,第 206—208 页过上述吴县救济院妇女教养所十九、二十年度的收入、支出决算数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面抗战时期国际红十字组织对华人道援助述论[J]. 池子华,阎智海.  史学月刊. 2016(01)
[2]桑梓情深:陈龙正的救荒思想与实践[J]. 王卫平.  浙江学刊. 2015(06)
[3]实念与实事:晚明高攀龙的救世理念与实践[J]. 王卫平.  中国史研究. 2015(03)
[4]富民与养民:唐甄的社会保障思想[J]. 王卫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5]民国北平救济院收容妇女“悬像择配”之考察——以1935年北平市社会局档案为中心[J]. 曹文娟.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5(03)
[6]近六年来中国近代慈善史研究述评[J]. 郭常英,岳鹏星.  中州学刊. 2014(10)
[7]义利之间:苏州商会与慈善公益事业(1905-1930)[J]. 曾桂林.  南京社会科学. 2014(06)
[8]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及其启示[J]. 王卫平.  史学月刊. 2013(03)
[9]近代妓女救助机构“京师济良所”考察[J]. 丁芮.  历史档案. 2012(04)
[10]明代吕坤的社会保障思想——明清江南地区慈善家系谱研究[J]. 王卫平.  学习与探索. 2012(07)

博士论文
[1]1902-1937年北京的妇女救济[D]. 孙高杰.南开大学 2012
[2]民国时期上海慈善组织研究(1912—1937)[D]. 李国林.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近代妇女救助研究[D]. 崔平.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江苏省救济院研究[D]. 梁国利.苏州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01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001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c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