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河南传统士绅与新式教育
发布时间:2017-04-13 05:03
本文关键词:清末河南传统士绅与新式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清朝末年(1876—1911),社会政治和经济发生了急剧变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拯救民族危亡,上至官僚重臣,下到地方士绅,无不积极探索新的出路。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教育也显现出与时代发展相脱节的情形,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从“壬寅—癸卯”学制到废止科举,中国近代教育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它使中国的教育内容从空疏转向实用,从封建转向科学。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运动中,士绅因为其独特的优势而成为主导力量。本文通过梳理河南传统士绅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新式教育事业的活动,探讨河南传统士绅与新式教育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士绅在河南近代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同时,通过对传统士绅在推进新式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历史局限性分析,从中领会中国近百年来社会转型和新旧文化转型历程中的冲突及教训。
【关键词】:河南 士绅 新式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52;G52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引言7-14
- 1.1 选题缘由7
- 1.2 学术史回顾7-13
- 1.2.1 关于近代士绅的研究7-10
- 1.2.2 关于清末士绅开展教育活动的研究10-11
- 1.2.3 关于清末转型时期河南教育的研究11-13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3-14
- 第2章 河南传统教育与士绅活动概述14-21
- 2.1 清末河南传统教育概况14-17
- 2.1.1 官学教育14-15
- 2.1.2 书院教育15-16
- 2.1.3 私学教育16-17
- 2.2 传统士绅参与传统教育17-21
- 2.2.1 士绅参与私学教育17-19
- 2.2.2 士绅参与书院教育19-21
- 第3章 传统教育向新式教育的过渡21-26
- 3.1 新式教育的缘起21-22
- 3.2 新式教育的发展概况22-26
- 3.2.1 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23-24
- 3.2.2 完整的教育行政机构24-25
- 3.2.3 统一的教育宗旨25-26
- 第4章 传统士绅对新式教育的参与及贡献26-44
- 4.1 传统士绅参与新式教育的原因26-28
- 4.1.1 责任感的延续26-27
- 4.1.2 科举制度的衰败27-28
- 4.2 传统士绅参与新式教育的表现28-37
- 4.2.1 入学接受再教育28-33
- 4.2.2 创办新式学堂和其它文化机构33-35
- 4.2.3 担任学堂教习及机构负责人35-37
- 4.3 贡献——以汲县士绅李时灿为个案的分析37-44
- 4.3.1 革新传统儒学教育38-40
- 4.3.2 创建新型学校40-42
- 4.3.3 主编教育报刊42-44
- 第5章 传统士绅在新式教育中的局限44-49
- 5.1 教习知识局限44-45
- 5.2 教习素养问题45-47
- 5.3 士绅及地方官吏的办学态度47-49
- 第6章 结语49-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6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文庆;;论近代知识分子转型及其教育推动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凌美;清末民国时期关中地区的士绅与地方教育[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清末河南传统士绅与新式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02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