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锡光《吏皖存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9 19:17
  清朝末年,安徽皖江地区民生凋敝,灾害频发。受西方商品经济的影响,安徽地方风气也有了异于传统的变化。姚锡光作为锐意改革的教育家和军事思想家,被调往安徽石埭、怀宁、和州担任了两年的地方官。《吏皖存牍》是姚锡光1899—1901年任职安徽时期的治政文书汇编,主要以官府的日常公牍为主。公牍类型主要有禀、示、函、判等,内容涉及行政事务和司法案件等多个方面。从文书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姚锡光面临政务问题时,在教育、农业、民教纠纷、团练保甲、水灾治理等方面采取的措施颇具前瞻性和开创性。通过对文书的动态流转研究,可以看出姚锡光救灾、团练筹款途径的多样性。除了官府介入,中外士绅亦是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姚锡光的创新多变和恪尽职守增强了政府对救灾以及团练保甲的管控力,但由于财力和人力的限制,公文的执行效果往往得不到保证。《吏皖存牍》作为一线治政文书汇编,不仅展现出姚锡光情理结合,文质兼具的行文特色,更是后世学习的典型教材。虽然由于吏治腐败,一人政府等问题,使得姚锡光的治政理念存在局限性和困境,但是他深入基层,拓展官民沟通渠道,廉洁自律等优秀品质值得现代官员学习。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三、选题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姚锡光与《吏皖存牍》概述
    第一节 姚锡光的生平事略
    第二节 《吏皖存牍》简介
        一、《吏皖存牍》的编纂目的
        二、《吏皖存牍》的版本说明
第二章 《吏皖存牍》中的文书统计
    第一节 《吏皖存牍》中的上行文
        一、禀
        二、笺
        三、节略
    第二节 《吏皖存牍》中的下行文
        一、示
        二、札
        三、谕
    第三节 《吏皖存牍》中的平行文
        一、函
        二、移
        三、照会
    第四节 《吏皖存牍》中的专用文书
        一、判
        二、章程
        三、弁首
第三章 《吏皖存牍》所呈现的救灾策略
    第一节 救灾举措
        一、因地筑堤,保障充分
        二、抢护圩堤,水中救民
        三、设局平粜,发放义赈
        四、维持秩序,防治匪患
        五、修复圩堤,恢复生产
    第二节 救灾成效
        一、从发文主体看救灾态度
        二、从收文对象看救助途径
        三、从收发时间看救灾效率
    第三节 救灾理念
        一、传统理念与国际视野的融合
        二、严格规范与因地施策的融合
第四章 《吏皖存牍》所呈现的维稳策略
    第一节 维稳举措
        一、完善保甲制度,增设保甲局
        二、改革团练制度,民兵合一
        三、创新团练之法,中体西用
    第二节 维稳成效
        一、团练筹备途径
        二、团练开展进度
    第三节 维稳理念
        一、官府主办,官方管控
        二、革除陋习,提升素质
第五章 《吏皖存牍》呈现的教化与农业策略
    第一节 教育策略
        一、清末石埭、和州的教育情况
        二、姚锡光的教育措施及理念
    第二节 农业策略
        一、清末石埭地区的农业生产
        二、姚锡光的农业发展措施和观念
    第三节 民教策略
        一、清末石埭、怀宁两地的民教情势
        二、姚锡光解决民教冲突的态度及原则
第六章 《吏皖存牍》及姚锡光的治皖理念
    第一节 《吏皖存牍》的特色及价值
        一、《吏皖存牍》的文书特色
        二、《吏皖存牍》的文献价值和局限性
    第二节 姚锡光治皖理念的局限与启示
        一、姚锡光的治皖理念的局限和困境
        二、姚锡光治政理念的现代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晚清时期皖南地区灾荒的历史考察[J]. 黎俊祥,孙小昌.  池州学院学报. 2018(05)
[2]晚清官员与知识精英对于民教冲突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J]. 李华伟.  基督宗教研究. 2018(01)
[3]晚清官方建立皖江圩区“巨患奇荒”应对机制研究——以光绪二十七年和州灾荒防抗救为例[J]. 张祥稳,宛凤英.  中国农史. 2016(04)
[4]晚清(1861-1911)安徽灾害成因之自然因素探究——以水旱等气象灾害成因为研究重点[J]. 张祥稳.  池州学院学报. 2016(02)
[5]清代州县救灾机制研究——以道光二十八年仪征水灾赈济为例[J]. 赵晓华.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6]生态环境视角下的江堤变迁:以明清时期皖江江堤为例[J]. 房利,汪志国.  池州学院学报. 2013(04)
[7]西学东渐与清末民初安徽传统社会观念风气变化[J]. 宋曲霞.  铜陵学院学报. 2012(03)
[8]《皖政辑要》所见清末安徽的农业改良[J]. 穆键,朱寅.  许昌学院学报. 2012(03)
[9]姚锡光的教育考察与教育思想刍论[J]. 舒习龙.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10]姚锡光与清末军事建设[J]. 舒习龙.  兰台世界. 2006(22)

博士论文
[1]清至民国时期皖江堤防工程建设及其生态影响研究[D]. 房利.南京农业大学 2014
[2]明清皖江流域乡村水旱灾害及应对研究[D]. 王艳红.安徽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近代安徽基督教的传播、冲突与社会变迁(1840-1912)[D]. 徐玉英.安徽大学 2017
[2]古代官箴的为官理念[D]. 韩新.山东师范大学 2016
[3]咸丰年间皖北地区团练研究[D]. 葛唯一.山东大学 2016
[4]清代皖江流域的自然灾害与民生[D]. 倪洁.安徽师范大学 2014
[5]清末安徽农业改革(1895-1911)[D]. 郑金彪.安徽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90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090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6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