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务省对蒋介石的认知与双方的互动──从1935年蒋接任行政院院长至1936年成都事件前夕

发布时间:2021-05-06 13:29
  1935年12月蒋介石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一职之后,国民政府的对日立场一般被视为趋于强硬,但若细究1936年成都事件发生之前的中日关系,当可发现有许多隐晦不明之处。在日本外务省的档案当中,蒋虽然替日本对华交涉制造了障碍,却一贯地向日方宣称中日必须亲善。尽管外务省认为蒋有制约日本的打算,却也认知到其公开的抗日动作,不如说是出于对内的因素。并且,外务省也认为蒋并非无法沟通,特别是在蒋面临内忧外患之际,甚至有主动与日方洽谈合作的可能性。不过,此时期的蒋始终都采取了幕后指导的方式,给予日方其深信中日亲善的形象,甚至在必要之际,以转嫁责任的方式,来让中日关系有所转圜。这样的情况让外务省难以掌握蒋的真意,使得外务省持续认定有与其沟通的可能性。中日开战之后,日方之所以展开对蒋的诱和工作,其背景当与此种经验有关。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201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前言
二、日本外务省与新任行政院院长蒋介石的互动关系
三、日本外务省对新任行政院院长蒋介石的观察与疑虑
四、蒋介石的危局对策与私底下的双方接触
五、蒋介石与双方关系的升温
六、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广田三原则”到“近卫三原则”——抗战爆发前后日本对华政策的“表”与“里”[J]. 臧运祜.  社会科学研究. 2011(05)
[2]蒋介石与1935年中日苏关系的转折[J]. 鹿锡俊.  近代史研究. 2009(03)



本文编号:3172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172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6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