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沈从文“国民性”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8 03:0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一位极具国家情怀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对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灾难深重的中国有全面而深入的审美反思。在他的文学生涯中,他一直身体力行用他的文学创作实践,努力坚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所强调的“工具重造”和“经典重造”的艺术思想,使得他的文学创造体现出了非常深厚的时代担当意识。而在沈从文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中,尤以抗战时期特别是在昆明度过的八年中成为沈从文研究争议的焦点。抗战期间的创作是沈从文整个生涯的重要部分与节点,同样也是沈从文研究不容忽略的部分,既要前后连贯整体系统地把握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也应实事求是辨证的审视当时的沈从文。抗战时期的沈从文是他自诩乡下人旅程中“相当长,相当寂寞,相当苦辛”的第四个阶段,这个阶段里,沈从文不但教书、写作,并付诸实践参加相应的文艺活动。而通过对这一时期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以及相关的抗战文艺活动进行观照,其中对于人的思考与理想人格的相关论述最终回归到国民性改造主题上。从其思想内涵具体文本表现来看,一面立足城市与乡村双重视角下观照乡下人的生命样式,从前神之尚存的湘西世界在现代文明的冲撞下,原先的本真与淳美之下潜藏着乡下人的理性蒙昧主体意识...
【文章来源】:吉首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理论意义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沈从文“国民性”思想缘起:抗战前后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直觉朦胧与情感孕育期
一、社会美与丑的熏染
二、救国理想的触动
第二节 摸索实践与逐步深化期
一、地理文化空间转化中的摸索
二、乡村与都市双重视角下的不断深化
第三节 理性自觉与孤寂坚守期
一、主体身份的理性自觉
二、现实的热情与虚空世界里的坚守
第二章 抗战时期沈从文“国民性”思想内涵之书写表现
第一节 对乡村文化空间下生命形态的剖析
一、理性蒙昧
二、主体意识缺乏
三、道德堕落
第二节 对都市文化空间中病态人格的批判
一、“阉寺性”阴性人格涌现
二、“雄强精神”气质的弱化
三、历史责任感的缺失
第三节 对国民“雄强精神”的礼赞
一、原初强悍韧劲与战斗精神的张扬
二、抗战守土与浴血奋战民族气节的彰显
第三章 抗战时期沈从文对“国民性”的理想建构
第一节 改变心态与观念
一、树立自尊心与自信心
二、建立素朴坚韧的人生观
第二节 重塑信仰
一、重塑信仰之目的
二、重塑信仰与经典重造
第三节 坚守真、善、美的生命本体
一、认知理性的建立——“从实生活取证”
二、道德理性的建设——简单生命庄严处
三、至美人格——“生命具神性”
第四章 抗战时期沈从文“国民性”反思与理想建构之意义
第一节 沈从文“国民性”反思批判之意义
一、“人性”向“国民性”思想的聚焦
二、文体综合下的审美诗化
第二节 沈从文“国民性”理想建构之意义
一、对中国近现代文化危机的克服
二、理想“至美人格”对现代人格建构的启示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174541
【文章来源】:吉首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理论意义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沈从文“国民性”思想缘起:抗战前后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直觉朦胧与情感孕育期
一、社会美与丑的熏染
二、救国理想的触动
第二节 摸索实践与逐步深化期
一、地理文化空间转化中的摸索
二、乡村与都市双重视角下的不断深化
第三节 理性自觉与孤寂坚守期
一、主体身份的理性自觉
二、现实的热情与虚空世界里的坚守
第二章 抗战时期沈从文“国民性”思想内涵之书写表现
第一节 对乡村文化空间下生命形态的剖析
一、理性蒙昧
二、主体意识缺乏
三、道德堕落
第二节 对都市文化空间中病态人格的批判
一、“阉寺性”阴性人格涌现
二、“雄强精神”气质的弱化
三、历史责任感的缺失
第三节 对国民“雄强精神”的礼赞
一、原初强悍韧劲与战斗精神的张扬
二、抗战守土与浴血奋战民族气节的彰显
第三章 抗战时期沈从文对“国民性”的理想建构
第一节 改变心态与观念
一、树立自尊心与自信心
二、建立素朴坚韧的人生观
第二节 重塑信仰
一、重塑信仰之目的
二、重塑信仰与经典重造
第三节 坚守真、善、美的生命本体
一、认知理性的建立——“从实生活取证”
二、道德理性的建设——简单生命庄严处
三、至美人格——“生命具神性”
第四章 抗战时期沈从文“国民性”反思与理想建构之意义
第一节 沈从文“国民性”反思批判之意义
一、“人性”向“国民性”思想的聚焦
二、文体综合下的审美诗化
第二节 沈从文“国民性”理想建构之意义
一、对中国近现代文化危机的克服
二、理想“至美人格”对现代人格建构的启示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174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17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