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法战争期间张佩纶的主战思想
发布时间:2017-04-20 11:25
本文关键词:试论中法战争期间张佩纶的主战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张佩纶(1848-1903)是晚清清流派代表人物,也是中法马江之战的实际参与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张佩纶的研究较少,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对其在中法战争中的主战思想进行研究,探讨对其对法主战思想产生的渊源、内容以及实践,并将其放在时代背景下与同时代的封建大臣们进行横向历史比较,对其进行中肯的历史评价,从学术上拓宽对张佩纶的研究。 本文首先从清末边疆危机、清廷内部战、和论争的影响以及个人自身因素三个方面对张佩纶对法主战思想的渊源进行阐述。清末此起彼伏的边疆危机,清廷内部战与和的论争以及自身所受封建传统教育、个人性格及中法战争之前的仕途经历是其对法主战思想产生的源泉。此时法国侵略越南,进而进犯我国两广及云南边境,加之此前美、日、英、俄入侵,我国海陆边疆面临的危机,使张佩纶彻底看清了帝国主义列强的野心,更坚定了他对法主战的决心,促进了其思想的产生。 在法国步步入侵的情况下,张佩纶提出了其“以战促和”的军事战略思想,“以夷制夷”的外交御侮思想和“攘外必先修内”的御敌思想,并在马江战役中进行了实践。其中“以战促和”的军事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反对妥协退让,力主备战、加强军备,与法对抗,主张主动出击,以战求和等内容。“以夷制夷”的外交御侮思想主要包括应对外交失误,减少外侮,利用有利国际形势制衡法国以及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对付法国等内容。“攘外必先修内”的御敌思想主要包括海防建设,选定边疆人才,做好战资储备工作三方面的内容。这些思想主张虽然无法真正阻挡列强的入侵,但他提出的军事策略和政治远见却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清廷内部妥协投降派的行为,坚定了一个士大夫保卫祖国边疆、维护国家尊严的决心,并在马江战役中将其思想付诸实践。但由于清廷战、和不定,再加之自身军事素质欠缺,临战指挥能力较低以及外援断绝等多方原因使其先发制人计划未得同意、撤空船局方案未得通过,固守船政局的失败,最终导致全军覆没的结局,也结束了其政治生涯。但其为马江战役所做的努力和一个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爱国情怀和一腔报国理想是不容抹杀的。 作为主战派的代表人物,最后本文将张佩纶的对法主战思想与当时同样主战派的张之洞、曾纪泽以及主和派大臣的代表李鸿章作一比较,从他们的主战态度与实践结果、主战策略、主战初衷等方面进行横向比较,从深层次探讨张佩纶在中法战争这一特殊条历史时期主战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论述,本文对张佩纶的主战思想作了历史评价。张佩纶是一名具有文人的气质封建士大夫,渴望入仕,实现自己忠君报国的人生理想。但由于受时代和制度的限制,以及自身的修养经历,他的主战思想在理论上带理想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由于清廷统治政策和自身军事素质的缺乏,因此他的思想又带有书生典戎的悲剧性和身不由已的矛盾性。
【关键词】:张佩纶 中法战争 主战 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56.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言10-17
- 第一节 张佩伦其人10
- 第二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10-12
- 一、丰富中法战争人物研究10-11
- 二、对中法战争史、中国近代史研究有所增益11-12
- 第三节 学术史回顾12-15
- 一、关于张佩纶的总体评价12
- 二、关于张佩纶与中法战争关系的研究12-14
- 三、关于张佩伦与清流派关系的研究14
- 四、关于张佩纶同时代官僚之横向比较研究14-15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创新与不足15-17
- 一、本文的创新15-16
- 二、本文的不足16-17
- 第一章 张佩纶主战思想的缘起17-28
- 第一节 边疆危机的警醒17-22
- 一、日、美入侵台湾17-19
- 二、俄国威胁西北19
- 三、英国侵略滇、藏19-21
- 四、法国侵略越南21-22
- 第二节 战、和论争的影响22-25
- 一、战、和论争的缘起22-23
- 二、参与论争23-24
- 三、坚持主战24-25
- 第三节 个人因素25-28
- 一、幼年颠沛流离与所受教育的影响25-26
- 二、自身性格的原因26
- 三、仕途阅历的影响26-28
- 第二章 张佩纶主战思想的内容与实践28-42
- 第一节 主战思想的内容28-37
- 一、“以战促和”的军事战略思想28-33
- 二、“以夷制夷”的外交御侮思想33-35
- 三、“攘外必先修内”的御敌思想35-37
- 第二节 张佩纶主战思想的实践——保卫马尾船政局的努力和失败37-42
- 一、对峙马尾,拒绝谈判38
- 二、先发制人计划终成泡影38-39
- 三、撤空船局方案未被批准通过39-40
- 四、固守船政局的失败40-42
- 第三章 张佩纶主战思想之横向比较42-53
- 第一节 主战态度与实践结果之异同:与主战派张之洞之比较42-46
- 一、积极建言,力主抗战的共同主战态度42-43
- 二、军事战备的异同43-44
- 三、应对战争困难方面的方式不同44-45
- 四、处理人事关系的能力不同45
- 五、临战指挥的能力不同45-46
- 六、镇南关大捷、马尾战败的不同人生结局46
- 第二节 与曾纪泽主战主张的异同46-49
- 一、以战求和的相同主战主张46-47
- 二、军事、外交认识的层次不同47-49
- 第三节 与李鸿章比较战和之异同49-53
- 一、对法国侵略的态度不同49-50
- 二、对中国军事、经济实力能否与法国对抗的认识不同50-51
- 三、对战争前景估计不同51-53
- 第四章 对张佩纶主战思想的评价53-60
- 第一节 理论上的理想性53-54
- 一、积极备战是战胜法国的关键53-54
- 二、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牵制法国54
- 第二节 切实可行的实践性54-55
- 一、军事为主,外交为辅55
- 二、争取主动,赢得先机55
- 第三节 书生典戎的悲剧性55-58
- 一、书生意气,轻言战争56-57
- 二、纸上谈兵,初战即败57
- 三、战场失利,悲观失望57-58
- 第四节 身不由己的矛盾性58-60
- 一、清廷摇摆不定,身受掣肘58-59
- 二、孤身奋战,外援断绝59-60
-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4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64-65
- 后记65-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陈九如;;中法战争时期张佩纶主战思想探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龙永行;马江海战疑难考辨[J];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1期
3 周梵林;论晚清的前期清流[J];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4 俞政;张佩纶是马江战败的罪魁祸首吗?[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5年05期
5 陈勇勤;;论晚清清流派的对外思想[J];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6 汤仁泽;;论中俄伊犁谈判时期的清流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黄庆林;;晚清清流派与守旧派关系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陈勇勤;清流党成员问题考议[J];近代史研究;1992年04期
9 陈勇勤;光绪间“清流”三群体与在朝清议[J];荆州师专学报;1995年06期
10 李明伟;略论中法战争时期张佩纶的战略思想[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5期
本文关键词:试论中法战争期间张佩纶的主战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18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