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蒋介石关系研究(1945-1949)

发布时间:2017-04-20 10:03

  本文关键词:胡适与蒋介石关系研究(1945-1949),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胡适与蒋介石的交往,长达三十年(1932——1962)。本文选取了1945——1949年这一中国命运再次面临转折的重要过渡期,通过对胡、蒋二人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交往,如战后北大校长人选问题;战后对待中共问题;沈崇事件的处理;胡适再次受邀出仕国民政府;胡适与蒋介石竞选总统;对李宗仁竞选副总统的看法;对美国白皮书的看法等,一系列的深刻解读,从而看出胡适和蒋介石两人之间,是一种松弛有度、疏密有致、极度微妙的复杂关系。而在两人关系的背后,也可一窥知识分子和执政者在特定时空下对彼此各自的观感。 除去绪论和结语外,本文主体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北大校长的任命和受命”,围绕北大校长一职的任命和受命,分析蒋介石和胡适各自的动机和态度,同时考察胡适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发生的沈崇事件,从而探讨背后所透露的胡蒋关系。第二章“重庆谈判前后胡、蒋在中共问题上观点的异同”,从国际局势和国内环境的大背景出发,围绕重庆谈判,阐述蒋介石和胡适各自对中共的看法,进一步解读胡适和蒋介石的关系。第三章“再次出仕国民政府的邀请和坚辞”,结合傅斯年、王世杰、何思源等当事人的观感,探讨蒋介石邀请胡适出任国府委员等官职的动机,和分析胡适为何不愿出任国府委员等官职的原因,以期进一步解读胡蒋关系,同时兼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国家的态度。第四章“行宪国大的总统选举和副总统选举”,重点阐述蒋介石邀请胡适担任总统候选人的动机及胡适对此的应对,从而解读国家前途大变的历史时空下的胡蒋关系。
【关键词】:胡适 蒋介石 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66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次7-8
  • 1 绪论8-21
  • 1.1 选题缘起8-11
  • 1.2 选题意义11-12
  • 1.3 研究综述12-18
  • 1.4 创新之处18-19
  • 1.5 基本思路及写作框架19-21
  • 2 北大校长的任命和受命21-34
  • 2.1 蒋梦麟辞去北大校长的原因21-23
  • 2.2 蒋介石邀请胡适出任北大校长23-26
  • 2.3 胡适在北大校长任上寻求蒋介石的支持26-28
  • 2.4 沈崇事件的处理28-34
  • 3 重庆谈判前后胡、蒋在中共问题上观点的异同34-41
  • 3.1 胡适希望中共做“不靠武力的中国第二大党”34-36
  • 3.2 蒋介石企图先礼后兵地解决中共问题36-41
  • 4 再次出仕国民政府的邀请和坚辞41-54
  • 4.1 蒋介石力邀胡适出任国府委员41-46
  • 4.2 蒋介石坚持邀请和胡适多次婉辞的各自动机46-50
  • 4.3 胡适不愿再任驻美大使50-54
  • 5 行宪国大的总统选举和副总统选举54-66
  • 5.1 蒋介石提名胡适竞选总统54-57
  • 5.2 胡适拥戴蒋介石当选首任行宪总统57-59
  • 5.3 李宗仁竞选副总统:胡适的支持和蒋介石的反对59-62
  • 5.4 蒋介石下野后和胡适的交往62-66
  • 6 结论66-69
  • 参考文献69-73
  • 作者简历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宗震;胡适对书生从政的反思——读胡适致蒋介石函电[J];档案与史学;2001年01期

2 沈卫威;胡适与蒋介石三任总统[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3 左双文;1946年沈崇事件:南京政府的对策[J];近代史研究;2005年01期

4 黄道炫;;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蒋介石研究述评[J];近代史研究;2007年01期

5 杨天石;;蒋介石提议胡适参选总统前后——蒋介石日记解读[J];近代史研究;2011年02期

6 陈红民;段智峰;;差异何其大——台湾时代蒋介石与胡适对彼此间交往的记录[J];近代史研究;2011年02期

7 易竹贤;胡适其人及胡适研究述评[J];江汉论坛;2005年03期

8 高志勇;论胡适与蒋介石政治关系的转变——以《独立评论》刊行时段为界[J];南开学报;2005年02期

9 杨金荣;重新认识一个完整的胡适——胡适晚年研究管见[J];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10 陈红民;;台湾时期蒋介石与胡适关系补正[J];近代史研究;2011年05期


  本文关键词:胡适与蒋介石关系研究(1945-1949),,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18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f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