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5万地形图的民国时期县域土地利用全要素重建——以江西省清江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23 13:23
历史时期县域土地利用重建具有重要的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意义。利用民国时期1:5万军事地形图,基于ArcGIS 10.2平台可以全要素重建民国时期清江县土地利用格局。研究表明,在投影配准和误差控制的基础上,军事地形图可以用来进行各类地理要素的解译和重建。结果显示,民国时期清江县耕地面积为713.15 km2,占县域总面积的55.5%;建设用地面积为34.64 km2,占比为2.7%;水域、洲滩和林地面积为281.85 km2,占比为22.0%;交通用地面积为5.7 km2,占比为0.4%;荒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为248.66 km2,占比为19.4%。在全要素重建的基础上,利用核密度、可达性等方法,对民国时期清江县城乡聚落、宗教场所和县域可达性等进行了案例分析,探讨了民国时期大比例尺军事地形图综合利用的可能性。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20,35(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江西省清江县(樟树市)区位图
民国时期清江县的耕地主要分布于赣江和袁河两岸的河谷平原地带(图3a),还有部分耕地分布于县域西部的丘陵地带,县域东部和东南部分布耕地较少。基于GIS重建的结果显示耕地总面积为713.15km2。另一方面,为了对重建的民国时期清江县土地利用精度进行评估,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发布的1980年中国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集(1)中的清江县数据进行比对研究。本套198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集为1km格网数据,通过对比图3a和图3b可知,二者的基本空间格局具有一致性,1980年耕地同样以赣江和袁河两岸等区域为主,同时民国时期的很多未利用土地则进一步转换为耕地。总体而言,耕地由民国时期的713.15km2增长至1980年的876.34km2。2.建设用地
为了进一步评估重建垦殖率的可靠性,利用1980年中国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集进行验证。由于该套数据集为1km格网属性数据,即格网内部全部为某一类土地利用属性。因此,可以将属性为耕地类型的格网垦殖率定为100%,其余非耕地格网则定为0,并对1980年垦殖率与重建垦殖率做差值计算。结果如图7(e)所示,1980年清江县垦殖率与本文重建垦殖率在整体上较为接近,其中在全部格网中有40.1%误差范围在±20%之间,而且误差范围以0为中心呈正态分布(图7g)。由于HYDE数据是基于现代土地利用格局和历史时期人口分布,按照一定算法所得出的垦殖率(1),并不一定代表历史上真实的土地利用分布状态(2)。相关学者研究表明(3),HYDE数据在区域尺度上存在显著的误差。李蓓蓓等(4)与何凡能等(5)的验证表明,HYDE数据在应用于区域研究时,其耕地数量和空间分布都过于粗糙,不能作为区域研究的依据。3. 聚落空间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晚期中国城市用地规模重建与城市体系特征[J]. 万智巍,连丽聪,徐梦兰,鄢梦瑶,胡水莲,吕俊捷,蒋梅鑫.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2)
[2]田野调查和GIS方法在近300年来小尺度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J]. 霍仁龙,杨煜达.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8(04)
[3]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J]. 刘纪远,宁佳,匡文慧,徐新良,张树文,颜长珍,李仁东,吴世新,胡云锋,杜国明,迟文峰,潘涛,宁静. 地理学报. 2018(05)
[4]民国时期江西省城市用地与城市化水平[J]. 万智巍,贾玉连,蒋梅鑫,刘影,洪祎君,卢成芳. 地理学报. 2018(03)
[5]民国1∶10万地形图及其所见江南市镇数量——兼论常熟、吴江市镇数量的巨大反差[J]. 江伟涛.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7(03)
[6]三维技术在历史地貌研究中的应用试验——1935年以来新疆博斯腾湖变化[J]. 王芳,潘威. 地球环境学报. 2017(03)
[7]清代青藏高原东北部河湟谷地林草地覆盖变化[J]. 吴致蕾,刘峰贵,张镱锂,陈琼,周强,杨登兴.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6)
[8]中国历史时期土地覆被数据集地理空间重建进展评述[J]. 杨绪红,金晓斌,林忆南,韩娟,周寅康.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2)
[9]清代中期建设用地数据恢复与空间网格化重建:方法与实证[J]. 林忆南,金晓斌,杨绪红,龙瀛,郭贝贝,韩娟,周寅康. 地理研究. 2015(12)
[10]20世纪30年代珠江三角洲平原河网结构重建及最大槽蓄容量[J]. 侯鑫,潘威. 热带地理. 2015(06)
本文编号:3245015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20,35(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江西省清江县(樟树市)区位图
民国时期清江县的耕地主要分布于赣江和袁河两岸的河谷平原地带(图3a),还有部分耕地分布于县域西部的丘陵地带,县域东部和东南部分布耕地较少。基于GIS重建的结果显示耕地总面积为713.15km2。另一方面,为了对重建的民国时期清江县土地利用精度进行评估,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发布的1980年中国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集(1)中的清江县数据进行比对研究。本套198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集为1km格网数据,通过对比图3a和图3b可知,二者的基本空间格局具有一致性,1980年耕地同样以赣江和袁河两岸等区域为主,同时民国时期的很多未利用土地则进一步转换为耕地。总体而言,耕地由民国时期的713.15km2增长至1980年的876.34km2。2.建设用地
为了进一步评估重建垦殖率的可靠性,利用1980年中国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集进行验证。由于该套数据集为1km格网属性数据,即格网内部全部为某一类土地利用属性。因此,可以将属性为耕地类型的格网垦殖率定为100%,其余非耕地格网则定为0,并对1980年垦殖率与重建垦殖率做差值计算。结果如图7(e)所示,1980年清江县垦殖率与本文重建垦殖率在整体上较为接近,其中在全部格网中有40.1%误差范围在±20%之间,而且误差范围以0为中心呈正态分布(图7g)。由于HYDE数据是基于现代土地利用格局和历史时期人口分布,按照一定算法所得出的垦殖率(1),并不一定代表历史上真实的土地利用分布状态(2)。相关学者研究表明(3),HYDE数据在区域尺度上存在显著的误差。李蓓蓓等(4)与何凡能等(5)的验证表明,HYDE数据在应用于区域研究时,其耕地数量和空间分布都过于粗糙,不能作为区域研究的依据。3. 聚落空间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晚期中国城市用地规模重建与城市体系特征[J]. 万智巍,连丽聪,徐梦兰,鄢梦瑶,胡水莲,吕俊捷,蒋梅鑫.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2)
[2]田野调查和GIS方法在近300年来小尺度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J]. 霍仁龙,杨煜达.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8(04)
[3]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J]. 刘纪远,宁佳,匡文慧,徐新良,张树文,颜长珍,李仁东,吴世新,胡云锋,杜国明,迟文峰,潘涛,宁静. 地理学报. 2018(05)
[4]民国时期江西省城市用地与城市化水平[J]. 万智巍,贾玉连,蒋梅鑫,刘影,洪祎君,卢成芳. 地理学报. 2018(03)
[5]民国1∶10万地形图及其所见江南市镇数量——兼论常熟、吴江市镇数量的巨大反差[J]. 江伟涛.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7(03)
[6]三维技术在历史地貌研究中的应用试验——1935年以来新疆博斯腾湖变化[J]. 王芳,潘威. 地球环境学报. 2017(03)
[7]清代青藏高原东北部河湟谷地林草地覆盖变化[J]. 吴致蕾,刘峰贵,张镱锂,陈琼,周强,杨登兴.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6)
[8]中国历史时期土地覆被数据集地理空间重建进展评述[J]. 杨绪红,金晓斌,林忆南,韩娟,周寅康.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2)
[9]清代中期建设用地数据恢复与空间网格化重建:方法与实证[J]. 林忆南,金晓斌,杨绪红,龙瀛,郭贝贝,韩娟,周寅康. 地理研究. 2015(12)
[10]20世纪30年代珠江三角洲平原河网结构重建及最大槽蓄容量[J]. 侯鑫,潘威. 热带地理. 2015(06)
本文编号:3245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245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