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时期陕西中等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6 12:03
清末民国时期是陕西中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初等教育为国民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为人才教育,意义和中等教育相比较容易一些,只有中等教育介乎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二者之间,除了具有承上接下的作用之外,既需要为社会事业培育基层领袖人才,又需为学生个人培养本身完全的教育,使学生进入社会能够立身处世,自力更生。本文首先说明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即包括清末时期的中学堂、中等实业学堂、中等师范学堂以及民国时期的中学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这些教育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对清末民国时期陕西中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种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地理格局的形成,会受到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背景的影响本文从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征描述清末民国时期陕西教育发展的地理基础,从军政概况、灾荒、社会经济描述清末民国时期陕西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清末民国前期陕西的中等教育具体的分析清末陕西中等学堂的分布特征及教育发展的问题,根据民国时期中等教育包括的范围分别论述民国前期陕西中等教育的发展及成效。抗战时期陕西的中等教育主要对抗战时期陕西中等教育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分析陕西中等学校空间分布特征和教育发展程度的...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相关研究成果介绍
三、研究方案
四、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清末民国时期陕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与总面积
二、地貌特征
三、气候特征
第二节 社会背景
一、军政概况
二、灾荒
三、社会经济
第二章 清末民国前期陕西的中等教育
第一节 清末陕西中等学堂的分布特征及中等教育发展的问题
一、清末陕西中等学堂的分布特征
二、清末陕西中等学堂教育发展的问题
第二节 民国前期陕西中等教育的发展及成效
一、中学教育
二、师范教育
三、职业教育
第三章 抗战时期陕西的中等教育
第一节 抗战时期陕西中等教育情况的统计
第二节 中等学校空间分布特征和中等教育发展程度的地域差异
一、中等学校空间分布特征
二、中等教育发展程度的地域差异
第三节 中等学校空间分布特征和中等教育发展地域差异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二、政治原因
三、经济原因
第四章 陕甘宁边区的中等教育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中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初创时期(1937年—1939年)
二、发展时期(1940年—1942年)
三、成熟时期(1943年—1949年)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中等教育发展的特征
第五章 陕西中等教育的社会功用及其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一节 从陕西地区中等教育看其社会功用
一、传播了新文化、新思想
二、改变陕西地域的社会观念
三、引起陕西地域社会职业的变化
第二节 陕西中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师资问题
二、中等学校设置的问题
三、毕业率低的问题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民国时期陕西社会教育[J]. 宋美媛. 陇东学院学报. 2009(03)
[2]论抗战时期的中国中等教育[J]. 孙玉芹.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3]浅析抗战时期移民入陕对陕西社会的影响[J]. 李丽霞. 西北人口. 2007(03)
[4]近代中国私立大学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J]. 项建英. 高教探索. 2007(02)
[5]论20世纪30—40年代陕西地区的高等法律教育——以西北大学为中心的初步考察[J]. 钱锦宇,赵海怡.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6]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中等教育[J]. 孙自俭.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3)
[7]清代安徽书院的地域分布特点[J]. 姚娟,刘锡涛.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8]抗战时期国统区中等教育发展述论[J]. 余晓峰.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03)
[9]民国时期的汉中教育[J]. 董文军.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10]清代甘肃书院的时空分布特征[J]. 李并成,吴超.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博士论文
[1]清代河南学校教育发展的时空差异与成因分析[D]. 王洪瑞.陕西师范大学 2007
[2]中国高等教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D]. 荀渊.华东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民国前期大学地理教育研究[D]. 张佳静.陕西师范大学 2009
[2]抗日战争时期陕西社会结构变迁研究[D]. 程家文.西北大学 2008
[3]1928-1937年山东省中等教育研究[D]. 王运明.首都师范大学 2008
[4]中华民国前期中等教育观念变迁[D]. 徐波.山东师范大学 2008
[5]民国时期泉州私立中学教育研究[D]. 陈丽清.福建师范大学 2007
[6]清末民国时期关中地区的士绅与地方教育[D]. 徐凌美.西北民族大学 2006
[7]民国时期杭州地区私立中学研究[D]. 丁艺.杭州师范大学 2005
[8]1911—1937年间陕西地区文化思想[D]. 李晓星.西北大学 2005
[9]民国时期青海新式教育的变迁[D]. 田旺杰.西北民族大学 2005
[10]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状况[D]. 梁宏.四川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68206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相关研究成果介绍
三、研究方案
四、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清末民国时期陕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与总面积
二、地貌特征
三、气候特征
第二节 社会背景
一、军政概况
二、灾荒
三、社会经济
第二章 清末民国前期陕西的中等教育
第一节 清末陕西中等学堂的分布特征及中等教育发展的问题
一、清末陕西中等学堂的分布特征
二、清末陕西中等学堂教育发展的问题
第二节 民国前期陕西中等教育的发展及成效
一、中学教育
二、师范教育
三、职业教育
第三章 抗战时期陕西的中等教育
第一节 抗战时期陕西中等教育情况的统计
第二节 中等学校空间分布特征和中等教育发展程度的地域差异
一、中等学校空间分布特征
二、中等教育发展程度的地域差异
第三节 中等学校空间分布特征和中等教育发展地域差异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二、政治原因
三、经济原因
第四章 陕甘宁边区的中等教育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中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初创时期(1937年—1939年)
二、发展时期(1940年—1942年)
三、成熟时期(1943年—1949年)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中等教育发展的特征
第五章 陕西中等教育的社会功用及其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一节 从陕西地区中等教育看其社会功用
一、传播了新文化、新思想
二、改变陕西地域的社会观念
三、引起陕西地域社会职业的变化
第二节 陕西中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师资问题
二、中等学校设置的问题
三、毕业率低的问题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民国时期陕西社会教育[J]. 宋美媛. 陇东学院学报. 2009(03)
[2]论抗战时期的中国中等教育[J]. 孙玉芹.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3]浅析抗战时期移民入陕对陕西社会的影响[J]. 李丽霞. 西北人口. 2007(03)
[4]近代中国私立大学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J]. 项建英. 高教探索. 2007(02)
[5]论20世纪30—40年代陕西地区的高等法律教育——以西北大学为中心的初步考察[J]. 钱锦宇,赵海怡.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6]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中等教育[J]. 孙自俭.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3)
[7]清代安徽书院的地域分布特点[J]. 姚娟,刘锡涛.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8]抗战时期国统区中等教育发展述论[J]. 余晓峰.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03)
[9]民国时期的汉中教育[J]. 董文军.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10]清代甘肃书院的时空分布特征[J]. 李并成,吴超.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博士论文
[1]清代河南学校教育发展的时空差异与成因分析[D]. 王洪瑞.陕西师范大学 2007
[2]中国高等教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D]. 荀渊.华东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民国前期大学地理教育研究[D]. 张佳静.陕西师范大学 2009
[2]抗日战争时期陕西社会结构变迁研究[D]. 程家文.西北大学 2008
[3]1928-1937年山东省中等教育研究[D]. 王运明.首都师范大学 2008
[4]中华民国前期中等教育观念变迁[D]. 徐波.山东师范大学 2008
[5]民国时期泉州私立中学教育研究[D]. 陈丽清.福建师范大学 2007
[6]清末民国时期关中地区的士绅与地方教育[D]. 徐凌美.西北民族大学 2006
[7]民国时期杭州地区私立中学研究[D]. 丁艺.杭州师范大学 2005
[8]1911—1937年间陕西地区文化思想[D]. 李晓星.西北大学 2005
[9]民国时期青海新式教育的变迁[D]. 田旺杰.西北民族大学 2005
[10]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状况[D]. 梁宏.四川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68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268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