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7 18:46
  在现代中国政治史的演进中,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占有其他政治、社会力量所不能替代的位置,同时,中国政治舞台另一极不可忽视力量——中间势力,作为游离于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种力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这三种力量的冲突与合作构成了现代政治史的丰富画面,成为主宰中国政局发展的主要推进力量。抗日战争的爆发,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互作用,使得政局纷繁复杂,国共两党与中间势力之间的关系的分化组合成为左右政局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对抗战时期不同历史阶段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进行探讨和分析,进而剖析出两党中间势力政策的异同,以及对政局走向的影响。本文具体内容如下:引言:通过对前人著述的梳理,考察出这一选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之所在,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一章:主要对国共两党九?一八事变后的中间势力政策进行考察,在对中共排斥政策、国民党镇压政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两党这一时期中间势力政策的差异。第二章:考察华北事变后国共两党中间势力的调整:中国共产党开始修正中间势力理论;与中间势力携手共筑统一战线;联合逼迫国民党政府抗日对敌等政策。...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第一章 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对中间势力的排斥政策(1931-1935)
    一、共产党的排拒政策
        (一) 排拒在革命阵营之外
        (二) 加大宣传力度驳斥中间势力政治主张
        (三) 同情与支持左翼阶层的正义之举
    二、国民党的严厉镇压限制政策
        (一) 加强独裁统治剥夺中间势力政治活动空间
        (二) 采取两手政策
        (三) 实行严格舆论控制禁止不同声音
    三、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的差异
        (一) 目的不同
        (二) 手段不同
        (三) 本质不同
第二章 华北事变后国共两党对中间势力政策的调整(1935-1937)
    一、共产党携手中间势力共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 修正对中间势力的认知
        (二) 携手共筑统一战线
        (三) 联合逼迫国民党政府抗日对敌
    二、国民党对中间势力限制的松动
        (一) 开放部分参政机会容纳各派共同救国
        (二) 保障中间势力的基本权力取消部分民主限制
        (三) 对左翼势力的民主活动进行镇压
    三、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比较
        (一) 主动程度不同
        (二) 在“质”和“量”上存在差异
        (三) 对中间势力重视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第三章 全面抗战爆发时期国共两党的中间势力政策(1937-1938)
    一、同盟抗战——共产党的中间势力政策
        (一) 携手共赴国难
        (二) 联手推进民主政治
        (三) 联合维护坚固统一战线
    二、相对宽容的政策——国民党的中间势力政策
        (一) 从松动到相对宽容
        (二) 集中全国才智共谋国是
        (三) 宽容之下却又限制种种
    三、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的异同
        (一) 抗日同为国共两党此间政策的主要基点
        (二) 地位认同的差异
        (三) 真诚合作与利用之举
第四章 抗战相持阶段国共两党的中间势力政策(1938-1944)
    一、联合执政——中国共产党此间中间势力政策
        (一) 支持和帮助中间势力组织化进程
        (二) 抗日根据地内联合执政的尝试
        (三) 加强统战工作对抗国民党反民主浪潮
    二、由宽容到严格限制——国民党此间的中间势力政策
        (一) 推行全国党化对抗中间势力的组织化
        (二) 制造宪政骗局敷衍中间势力民主诉求
        (三) 审查言论限制中间势力的正常活动
    三、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比较
        (一) 执政与议政的差异
        (二) 相互支持与相互敌视
        (三) 真诚帮助与严格限制
第五章 抗战胜利前夜国共两党的中间势力政策(1944-1945)
    一、加强统战工作联合建国——中共此间的中间势力政策
        (一) 联合建国运动的展开
        (二) 加强了解增进互信
    二、限制与争取——国民党此间的中间势力政策
        (一) 允诺召开国民大会应对建立联合政府的政治诉求
        (二) 借口还政于民抵制宪政
        (三) 拉拢中间势力对抗中共
    三、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的比较
        (一) 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政治取向不同
        (二) 主动团结与被迫争取的方式不同
第六章 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的整体评价与历史启示
    一、两党政策的评价
        (一) 中国共产党中间势力政策评价
        (二) 中国国民党中间势力政策评价
    二、历史启示
        (一) 从社会主要矛盾出发是正确处理与中间势力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二) 真诚互信是协调好与中间势力关系的根本保证
        (三) 长期合作共同发展是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的根本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参阅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代中国立宪主义思潮的演进——从“五五宪草”到“期成宪草”[J]. 石毕凡.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3(02)
[2]民主党派与第二次国共合作[J]. 宋连胜,陈松友.  理论学刊. 2003(01)
[3]论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国内政治策略的异同、成因及实施结果[J]. 范明强.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4]民主党派与第二次国共合作[J]. 孙堂厚.  社会科学辑刊. 1998(03)
[5]国民党的新闻检查(1934~1945年)[J]. 石君讷.  新闻研究资料. 1985(01)



本文编号:3306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306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7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