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四川画报的发展特点

发布时间:2021-07-27 19:09
  文章研究对象为1909至1949年间出版于四川地区的画报。近代四川画报出版虽数量不多,影响远不及京、沪等地,却也并非一片荒芜,其中亦不乏颇具特点和成就者。文章尝试对近代四川画报的发展进行发现和梳理,初步概括几项特点,或可为近代中国画报研究领域新增一角,亦可为成都、重庆等西南名城的城市文化发展研究提供一点新视角。 

【文章来源】: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2(12)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近代四川画报的发展特点


《闺中良友惺蜀镜》(左)、《青罗小扇动凉飔》(右)《蜀镜画报》1 9 3 0 年第11 9期

画报,观音,妇女,成都


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改变了读书人与社会之间产生联系的方式,“在‘旧社会’瓦解之际,‘新社会’也在成长中,报章媒介、新型书局以及大学的兴起,就成为读书人联系社会新的渠道,其身份的意义也可能得以重新确立。”(4)主办报刊或为报刊提供内容,不仅可以谋生,亦可散播自己的思想、证明自己的抱负,甚至成为提高社会地位的“上升通道”,因而成为晚清后读书人格外热衷的一类事业。有能力主办画报的读书人,则要多一样美术的修养,能够做图文协调的编辑,甚至可能需要一个人承担绘图、撰文、编印的大部分工作,如《通俗画报》傅樵村、《蜀镜画报》王觉吾都是如此。>图2《闺中良友惺蜀镜》(左)、《青罗小扇动凉飔》(右)《蜀镜画报》1 9 3 0 年第11 9期


本文编号:3306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306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6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