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1 11:35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反侵略保卫国家战争中最波澜壮阔的一次战争。它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系统地研究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总结其历史经验有助于更好地发扬抗战时期基层民主建设精神,为建立健全新时期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供启示。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具有现实的意义。纵观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党领导的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抗战爆发后创建敌后民主根据地阶段(1937.7——1938.10);相持阶段建设巩固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阶段(1938.11—1943.11);战略反攻到抗战胜利根据地大发展阶段(1943.12—1945.8)。其主要内容包括:按照“三三制”原则建设民主的基层政权,实行普遍的民主选举,组织各种抗日民众团体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民主运动,有序引导根据地人民参与民主等方面。主要特点有始终坚持了抗日与民主相结合、基层群众民主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相结合、党的领导与民主集中制相结合...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背景分析
    (一) 民主是抗日的中心一环
    (二) 民主是克服困难的重要条件
    (三) 民主是巩固抗日政权的基本任务
二、党对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过程
    (一) 抗战全面爆发后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时期(1937.7-1938.10)
    (二) 战略相持阶段建立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1938.11-1943.11)
    (三) 战略反攻到抗战胜利阶段(1943.12-1945.8)
三、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及特点
    (一) 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
    (二) 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四、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和经验启示
    (一) 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意义
    (二) 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共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选举与文化复归[J]. 张鸣.  浙江社会科学. 2001(04)



本文编号:3315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315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d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