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

发布时间:2021-08-01 13:13
  

【文章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概念的厘定
    第一节 “国学”、“国故”、“国故学”
        一 “国学”的由来与涵义
        二 “国故”一词在近代的引申
        三 “国故学”的发端
    第二节 关于“整理国故运动”的界定
        一 “整理国故”的提出及其运动属性
        二 “整理国故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三 “整理国故运动”的界定
第二章 “整理国故运动”的兴起与高涨
    第一节 “整理国故运动”的兴起
        一 《国故》与《新潮》之争
        二 《新思潮的意义》
    第二节 “整理国故运动”的高涨
        一 北大研究所国学门的创建
        二 “古史辨派”的崛起
        三 “国中研究国学之风大盛”
第三章 “整理国故运动”的分化与衰歇
    第一节 “整理国故运动”的分化
        一 “本院设置,非袭北庭之旧”
        二 从昔日好友到分道扬镳
        三 胡适的“转近孟真一边”
        四 “疑古”与“重建”并进
    第二节 “整理国故运动”的衰歇
        一 考据史学的倾向及其流弊
        二 外界对考据史学流弊的批评
        三 阵营内部的反思与转向
第四章 “整理国故运动”的兴衰探究
    第一节 “整理国故运动”的兴盛原因
        一 新文化运动的产物
        二 新史料的发现和新方法的运用
        三 “与外人争胜”
    第二节 “整理国故运动”的衰歇原因
        一 自身缺陷的内在制约
        二 主观心态的转变
        三 客观条件的限制
第五章 “整理国故运动”的渊源考辨
    第一节 中国传统学术的影响
        一 继承传统的考据方法
        二 弘扬历代的疑辨精神
    第二节 晚清学术的激励
        一 晚清国粹派的引导
        二 清末今文经学的启发
    第三节 “吾侪所恃之利器,实‘洋货’也”
第六章 “整理国故运动”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范式的确立
        一 “国学”的分科和史学的独立
        二 “平等的眼光”与“疑古的态度”
        三 “科学的东方学”和“集众的工作”
    第二节 “整理国故运动”的缺失
        一 考据史学的局限
        二 疑古思潮的偏颇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学冲击下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J]. 罗志田.  社会科学研究. 2003(01)
[2]“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J]. 刘巍.  近代史研究. 2003(01)
[3]国学不是学:西方学术分类与民初国学定位的困惑[J]. 罗志田.  社会科学研究. 2002(01)
[4]难以区分的新旧:民初国学派别的异与同[J].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6)
[5]民初趋新学者眼中的国学之“资格”与排他性[J]. 罗志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5)
[6]留学生读什么书:20世纪20年代的一次讨论[J]. 罗志田.  开放时代. 2001(09)
[7]民国趋新学者区分国学与国故学的努力[J]. 罗志田.  社会科学研究. 2001(04)
[8]新旧能否两立:二十年代《小说月报》对于整理国故的态度转变[J]. 罗志田.  历史研究. 2001(03)
[9]从“经世之学”到“分科立学”——近代早期的学术分科观念及分科方案[J]. 左玉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
[10]古今与中外的时空互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整理国故的思想论争[J]. 罗志田.  近代史研究. 2000(06)



本文编号:3315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315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e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