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西北开发实践之垦荒成效管窥——以陕西黄龙山垦区的人口变动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8-12 11:52
  民国时期"典型示范区"陕西黄龙山区的垦荒开发是当时"西北开发"的重要一环,其经历了初步尝试、正式开发、步入正轨三个阶段。通过黄龙山垦区的设置,国家和中央政府的力量逐步向该区域渗透,为该区域的地方开发提供了动力。该区域在垦荒开发过程中的人口变动是无序的,短时间内垦民大量涌入和大量流出,打乱了正常的移垦计划,同时在区域内部亦存在人口分布不均、人口结构畸形的现象,这些问题对垦荒开发的过程和成效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该区域的人口变动特征是民国西北开发实践之垦荒成效的缩影。 

【文章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9(05)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民国黄龙山区垦荒开发的背景与过程
    (一)初步尝试:兵工屯垦
    (二)正式开发:黄龙山垦区办事处
    (三)步入正轨:国营黄龙山垦区管理局、黄龙设治局
三、黄龙山垦区的人口变动
    (一)人口数量变化及其原因
    (二)人口分布及其原因
    (三)人口结构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桃源安否”:民国时期西北开发中地方官员行为分析——以陕北黄龙山区的垦荒运动为例[J]. 王晗.  兰州学刊. 2017(07)
[2]垦荒与界线:民国时期陕西黄龙山垦区边界纠纷研究[J]. 王晗.  人文论丛. 2017(01)
[3]民国后期西北垦殖事业研究——以陕西黄龙山垦区为例[J]. 化世太.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4]山地垦荒与社会变迁:清代黄龙山区地方开发史的再考察[J]. 李大海.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0(02)
[5]清代黄龙山地垦殖的政策效应[J]. 杨红娟,侯甬坚.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5(01)
[6]抗日战争时期难民垦荒问题述略[J]. 孙艳魁.  民国档案. 1995(02)

硕士论文
[1]1932-1947年陕西黄龙山地区的开发[D]. 刘佳.陕西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38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338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0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