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模范省:民国前期关于社会改造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1-11-18 16:39
  建设模范省是民国前期关于社会改造的一项重要举措,孙中山、袁世凯、阎锡山、蒋介石等军政领袖均着力于此。1912年,孙中山提出建设广东为模范省,试图用社会革命来防止政治革命的发生。1915年,北京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十分乏力,于是袁世凯指定京兆为模范省,力图以此推进地方建设。袁世凯去世后,中央权力式微,诸多省份致力于打造自治模范省,提倡由省自治到联省自治的统一路径。1925年后,模范省成为国民党推行三民主义的重要载体及内政建设的重要方式。作为一项与时俱移的社会改造方式,模范省建设不仅呈现着民国前期各时段的主要矛盾,也验证了该时期偃武修文的艰难所在。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52(01)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孙中山为防范政治革命而提出建设社会革命模范省
二、袁世凯为实现地方改造而指定京兆为模范省
三、多省为实现联省自治而倡导自治模范省
四、国民党为内政建设而推行三民主义模范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自治与统一国家的建构——北洋时期“联省自治”运动再研究[J]. 杨天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硕士论文
[1]民国山西教育“模范省”由来探析[D]. 何赵云.山西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032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5032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9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