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与抉择:“民国第一神童”江希张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8 09:12
江希张,被康有为誉为“民国第一神童”。他生于清朝末年,卒于本世纪初,不仅见证了20世纪上半叶的风云变幻,而且也亲历了下半世纪的海外流离。无论天下大事,还是个人遭际,莫不从其档案资料中一一展现。其一生客观上反映出了20世纪社会变迁之下的个体的发展变化,同时又充斥着时代变迁与个体发展的冲突与调和,既有面对命运而无奈,又有不甘现状而反抗的特点。江希张出生在山东济南历城一个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耕读之家。其高祖江福津自幼酷嗜理学,“发捻之乱”时被推举为周围二十一村团总,捻军过境因奋力抵抗,全家几近灭门。这一灾难的降临使江家元气大伤,但事后朝廷的封赏又给江家带来了无尚的哀荣,江家后人由此对清廷感恩戴德,对传统儒学更是情有独钟。这与山东济南的人文与自然环境为江希张日后的“神童”道路提供的文化前提。儒学的日益衰微以及科举制的废除,四民社会的解体为江希张的“神童”道路创造了机遇。江希张之父江钟秀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乡村文人,儒学的日渐衰微与科举制的废除,对早已习惯了绵延即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们来说是不小的打击,对像江钟秀这样的有功名的读书人来说尤甚,一方面还未取得最终功名,另一方面他们在村中的地位受到...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2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灾难与荣耀
一、江氏族人与其生活环境
(一)江家庄与江氏族人
(二)江家庄所在地的自然环境
(三)江家庄所在地的人文环境
二、中国传统尊孔读经与江氏家族
(一)江氏家族的儒学风尚
(二)团练制度下的江家及两种文化的对抗
(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灾难的降临
三、因祸得福——惨祸与哀荣!
第二章 “力挽狂澜”:传统文化的没落与乡村文人
一、突如其来的打击
(一)清政府文化政策的变化与儒学的衰微
(二)科举制的废除和四民社会的解体对乡村文人的影响
(三)儒学帝国的崩溃与民国肇造
二、坚定地卫道者
(一)儒学控制力下降与一个乡村文人眼中的社会动乱
(二)卫道抱负:江钟秀的自救措施
三、儒学帝国崩溃下的乡村文人:江钟秀评析
第三章 制造“神童”:江希张“神童”形象的初步建构
一、传统文化:“神童”江希张的根基
(一)江希张命运的设定:江钟秀的梦
(二)家学渊源与江钟秀、王崇孟二人的早教
(三)滞后的乡村:传统文化存在的温床
二、社会文化炒作
(一)山东地方官的青睐
(二)入京伴读和纸媒的宣传
(三)“神童”之名再次响彻全国:一部著作的功劳
三、神乎?人乎!
(一)人造“神童”的无奈
(二)时代的变迁与“神童”的抉择
第四章 江希张与民国宗教社会团体——以万国道德会为例
一、动乱的时代与江钟秀、江希张父子的抉择
(一)万国道德会成立的背景
(二)江钟秀、江希张与万国道德会初创
(三)万国道德会与其他宗教团体之比较
二、江希张在万国道德会中的形象考察
(一)万国道德会的报刊宣传与江希张“神童”形象的最终形成
(二)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江希张与万国道德会的关系
(三)其他宗教社会团体对“神童”形象的利用
三、小结
第五章 人生主题演变
一、“神童”走向世界
(一)令人意想不到的“神童”课程选择
(二)“出国热”与“神童”江希张的赴法留学
(三)鲍罗廷娜事件:不为人知的秘密
(四)夫妻二人的留学生活
二、江希张与抗日战争
(一)日寇侵华对江希张生活的影响
(二)20世纪30年代的教育背景与江希张编纂经书计划
(三)江希张重操旧业与文化复古运动
(四)抗日战争的爆发与江希张的异国漂泊
三、抗战胜利后的江希张
(一)“神童”当初抉择的成效:江希张与我国的香化工业
(二)民国以来江希张收入变化
(三)江希张眼里的胡风集团
(四)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下的江希张
(五)“文化大革命”中的江希张
第六章 江希张的社会关系
一、江希张与政府要员
(一)清末地方政要
(二)北洋政要
(三)与国民政府要员来往
二、求学时师友
(一)拜门恩师:康有为
(二)结拜兄弟
三、亲人
(一)老泰山宋发祥及其家人
(二)续娶的妻子及其家人
四、宗教团体人脉
(一)王凤仪
(二)梁硕光与赵子范
(三)宗教界其他人士
五、化工路上的引路人
(一)法国好友朱克桑
(二)汪巨川
六、醉心民航事业的许启兴
七、小结
第七章 “神童”江希张的社会影响与“神童”文化
一、“神童文化”概况
(一)中国传统神童现象
(二)近代世界其他地区“神童”大观
(三)中国传统“神童”与国外“神童”之比较
二、江希张“神童”形象及其社会影响
(一)江希张“神童”形象分析
(二)“神童文化”中的社会观感与“神童”江希张的社会影响
(三)“神童”江希张的认同危机与民初“新”、“旧”文化之争
三、现今神童现象
(一)当今神童的发展
(二)神童的迷局及反思
第八章 民国造神运动与“神童”江希张信仰化
一、民国前期的造神运动略说——基于“神童”江希张成名前后
二、“神童”江希张信仰化趋势
三、“神童”江希张信仰化审视
四、小结
第九章 近代社会变迁中知识分子的抉择——对江希张一生简评
一、“时势造英雄”
二、传统与现代
三、“神童”养成记:略论江钟秀的育儿模式
附录一 江希张生平年表
附录二 江希张家族谱系
附录三
附录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代社会中的神童与神童观念[J]. 刘佳.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6(00)
[2]民国时期的乡村文化危机与乡村教育[J]. 吴擎华. 学理论. 2009(21)
[3]救世与救心——万国道德会缘起初探[J]. 郭大松,李光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5)
[4]“民国第一神童”江希张[J]. 杨苏静. 文史天地. 2007(02)
[5]天才的神话还是教育的泡沫?[J]. 刘夫. 教育. 2005(02)
[6]张之洞在晚清儒学没落过程中的卫道活动[J]. 喻大华. 南开学报. 2000(01)
[7]《说胡须》中的“名士”与《随感录》中的“神童”考[J]. 黄清源. 鲁迅研究月刊. 1999(12)
[8]鲁迅文章中的“神童”及“神童”之父[J]. 黄清源. 临沂师专学报. 1996(05)
[9]近代乡村文化的衰落[J]. 王钧林. 学术月刊. 1995(10)
博士论文
[1]宋代科举与乡村社会[D]. 吴铮强.浙江大学 2006
[2]明清时期的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研究[D]. 张祖平.西南财经大学 2006
[3]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研究[D]. 朱华.北京师范大学 2006
[4]晚清山东团练研究[D]. 宋桂英.浙江大学 2006
[5]新旧之间[D]. 郝锦花.山西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咸丰年间皖北地区团练研究[D]. 葛唯一.山东大学 2016
[2]袁世凯与山东早期现代化[D]. 杜恩义.山东师范大学 2015
[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赴法华工研究[D]. 李祥.暨南大学 2013
[4]传统文化与近代山东城市嬗变研究(1860—1937)[D]. 宋彦铮.山东师范大学 2012
[5]民国新兴宗教的财源及运作[D]. 向芳.华中师范大学 2012
[6]万国道德会的历史考察[D]. 雷辉.山东师范大学 2008
[7]论晚清军队的优抚制度[D]. 任同芹.河南大学 2003
[8]民国前期迷信问题研究(1912~1928)[D]. 郑国.山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02627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2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灾难与荣耀
一、江氏族人与其生活环境
(一)江家庄与江氏族人
(二)江家庄所在地的自然环境
(三)江家庄所在地的人文环境
二、中国传统尊孔读经与江氏家族
(一)江氏家族的儒学风尚
(二)团练制度下的江家及两种文化的对抗
(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灾难的降临
三、因祸得福——惨祸与哀荣!
第二章 “力挽狂澜”:传统文化的没落与乡村文人
一、突如其来的打击
(一)清政府文化政策的变化与儒学的衰微
(二)科举制的废除和四民社会的解体对乡村文人的影响
(三)儒学帝国的崩溃与民国肇造
二、坚定地卫道者
(一)儒学控制力下降与一个乡村文人眼中的社会动乱
(二)卫道抱负:江钟秀的自救措施
三、儒学帝国崩溃下的乡村文人:江钟秀评析
第三章 制造“神童”:江希张“神童”形象的初步建构
一、传统文化:“神童”江希张的根基
(一)江希张命运的设定:江钟秀的梦
(二)家学渊源与江钟秀、王崇孟二人的早教
(三)滞后的乡村:传统文化存在的温床
二、社会文化炒作
(一)山东地方官的青睐
(二)入京伴读和纸媒的宣传
(三)“神童”之名再次响彻全国:一部著作的功劳
三、神乎?人乎!
(一)人造“神童”的无奈
(二)时代的变迁与“神童”的抉择
第四章 江希张与民国宗教社会团体——以万国道德会为例
一、动乱的时代与江钟秀、江希张父子的抉择
(一)万国道德会成立的背景
(二)江钟秀、江希张与万国道德会初创
(三)万国道德会与其他宗教团体之比较
二、江希张在万国道德会中的形象考察
(一)万国道德会的报刊宣传与江希张“神童”形象的最终形成
(二)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江希张与万国道德会的关系
(三)其他宗教社会团体对“神童”形象的利用
三、小结
第五章 人生主题演变
一、“神童”走向世界
(一)令人意想不到的“神童”课程选择
(二)“出国热”与“神童”江希张的赴法留学
(三)鲍罗廷娜事件:不为人知的秘密
(四)夫妻二人的留学生活
二、江希张与抗日战争
(一)日寇侵华对江希张生活的影响
(二)20世纪30年代的教育背景与江希张编纂经书计划
(三)江希张重操旧业与文化复古运动
(四)抗日战争的爆发与江希张的异国漂泊
三、抗战胜利后的江希张
(一)“神童”当初抉择的成效:江希张与我国的香化工业
(二)民国以来江希张收入变化
(三)江希张眼里的胡风集团
(四)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下的江希张
(五)“文化大革命”中的江希张
第六章 江希张的社会关系
一、江希张与政府要员
(一)清末地方政要
(二)北洋政要
(三)与国民政府要员来往
二、求学时师友
(一)拜门恩师:康有为
(二)结拜兄弟
三、亲人
(一)老泰山宋发祥及其家人
(二)续娶的妻子及其家人
四、宗教团体人脉
(一)王凤仪
(二)梁硕光与赵子范
(三)宗教界其他人士
五、化工路上的引路人
(一)法国好友朱克桑
(二)汪巨川
六、醉心民航事业的许启兴
七、小结
第七章 “神童”江希张的社会影响与“神童”文化
一、“神童文化”概况
(一)中国传统神童现象
(二)近代世界其他地区“神童”大观
(三)中国传统“神童”与国外“神童”之比较
二、江希张“神童”形象及其社会影响
(一)江希张“神童”形象分析
(二)“神童文化”中的社会观感与“神童”江希张的社会影响
(三)“神童”江希张的认同危机与民初“新”、“旧”文化之争
三、现今神童现象
(一)当今神童的发展
(二)神童的迷局及反思
第八章 民国造神运动与“神童”江希张信仰化
一、民国前期的造神运动略说——基于“神童”江希张成名前后
二、“神童”江希张信仰化趋势
三、“神童”江希张信仰化审视
四、小结
第九章 近代社会变迁中知识分子的抉择——对江希张一生简评
一、“时势造英雄”
二、传统与现代
三、“神童”养成记:略论江钟秀的育儿模式
附录一 江希张生平年表
附录二 江希张家族谱系
附录三
附录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代社会中的神童与神童观念[J]. 刘佳.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6(00)
[2]民国时期的乡村文化危机与乡村教育[J]. 吴擎华. 学理论. 2009(21)
[3]救世与救心——万国道德会缘起初探[J]. 郭大松,李光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5)
[4]“民国第一神童”江希张[J]. 杨苏静. 文史天地. 2007(02)
[5]天才的神话还是教育的泡沫?[J]. 刘夫. 教育. 2005(02)
[6]张之洞在晚清儒学没落过程中的卫道活动[J]. 喻大华. 南开学报. 2000(01)
[7]《说胡须》中的“名士”与《随感录》中的“神童”考[J]. 黄清源. 鲁迅研究月刊. 1999(12)
[8]鲁迅文章中的“神童”及“神童”之父[J]. 黄清源. 临沂师专学报. 1996(05)
[9]近代乡村文化的衰落[J]. 王钧林. 学术月刊. 1995(10)
博士论文
[1]宋代科举与乡村社会[D]. 吴铮强.浙江大学 2006
[2]明清时期的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研究[D]. 张祖平.西南财经大学 2006
[3]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研究[D]. 朱华.北京师范大学 2006
[4]晚清山东团练研究[D]. 宋桂英.浙江大学 2006
[5]新旧之间[D]. 郝锦花.山西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咸丰年间皖北地区团练研究[D]. 葛唯一.山东大学 2016
[2]袁世凯与山东早期现代化[D]. 杜恩义.山东师范大学 2015
[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赴法华工研究[D]. 李祥.暨南大学 2013
[4]传统文化与近代山东城市嬗变研究(1860—1937)[D]. 宋彦铮.山东师范大学 2012
[5]民国新兴宗教的财源及运作[D]. 向芳.华中师范大学 2012
[6]万国道德会的历史考察[D]. 雷辉.山东师范大学 2008
[7]论晚清军队的优抚制度[D]. 任同芹.河南大学 2003
[8]民国前期迷信问题研究(1912~1928)[D]. 郑国.山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02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502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