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关系框架下国民政府外交重心的转移(1937—1940)

发布时间:2021-11-26 18:46
  全面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本着"世界战争"和"国际解决"理念,其外交兼有战时特点和战前惯性,侧重联英、联苏。1938年10月起,美日在亚太冲突加剧,美国对援华制日开始抱积极态度,而英国在欧洲持续受压,不断对日本妥协。国民政府开始调整外交中的英美主从关系,战时外交呈现英苏美并重的多元化格局。1939年8、9月间,苏德缔结互不侵犯条约,欧战爆发。为加入英法阵营,使中日战争与欧战同时解决,国民政府一度考虑对德国宣战或撤使,但在国际局势极不明朗的情形下,决定不公开地选择"英法路线"。在此过程中,美国因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民政府不仅以美国作为决定欧战政策的"标准",更将之确定为外交的新重心。1939年后,美国明显加大援华制日力度,呼应及巩固了国民政府"首重美国"的外交决策,也使英苏两国相应退居中国外交"第二线"。 

【文章来源】:历史研究. 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0 页

【文章目录】:
一、抗战初期的外交惯性:联英与联苏并行
二、美进英退与外交中心的多元化
三、“首重美国”与英苏退居“二线”
结 语



本文编号:3520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520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9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