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魃袭麦:“丁戊奇荒”成因再探

发布时间:2021-12-18 04:41
  目前学界认为"丁戊奇荒"系旱灾,政治与社会层面的负面因素加剧了灾情。研究发现,"丁戊奇荒"主要是麦灾,是干旱来临麦作歉收导致的灾荒。"丁戊奇荒"期间政府官员的判断和基于其他证据的分析都能证明这一点。干旱来临小麦首当其冲的原因是,小麦蒸腾系数较大、生长的各阶段易受干旱影响,而北方地区降雨量不充沛,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 

【文章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9,41(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旱魃袭麦:“丁戊奇荒”成因再探


“丁戊奇荒”灾区分布图

分布图,麦作,布图


46绪初年北方麦区的地理分布重合度较高,见图1、①([6],pp.90-94)图2。②[10]那么,“丁戊奇荒”的发生是否和麦作歉收有关呢?图1“丁戊奇荒”灾区分布图图2光绪初年麦作区分布图二、“丁戊奇荒”系麦灾的直接证据:官员判断“丁戊奇荒”期间,许多政府官员都意识到麦灾来临。他们在奏折中既客观陈述了麦作已经或即将歉收的事实,也表达了对麦作歉收、百姓疾苦的深切忧虑。“丁戊奇荒”期间山西省麦作歉收严重。灾荒初始的1876年,山西省部分灾区麦作已有歉收。五月,山西巡抚鲍源深上奏:“太原、汾州、霍州、平阳各府州所属地方,夏麦结实未坚。”([3],p.669)奇荒因以得名的丁丑(1877)、戊寅(1878)年,关于麦作歉收的奏章尤多。1878年五月,山西巡抚曾国荃奏道:“忻州、黎城、高平三州县地方上年冬雪甚稀,入春以来未沾雨泽,二麦难望有收。”[11]七月,又奏:“上年南路被灾,以平阳、蒲州、解州、绛州四府州为最重。该各郡本以宿麦为大宗,去年雪泽甚少,多未播种,今春一春无雨,麦收非常歉保”([11],p.312)九月,山西赈务阎敬铭上奏:“平阳、蒲州、解州、绛州四府地方上年被旱既甚,一冬少雪,二麦未种,今岁夏秋之际又复缺雨,收成歉保”([3],p.782)1879年,曾国荃上多道奏折陈述山西省麦作状况。闰三月上奏:“晋省今岁入春以来,未沾雨泽不惟春麦未能播种,即南路已种冬麦,亦将有枯萎之虞。”([11],p.456)四月又奏:“蒲、解、泽、绛二麦难望丰收,平、汾各属,亢旱尤甚,麦多受伤,灾象复见。”([11],p.430)除了客观陈述灾情,官员们还表达了对山西省麦作歉收的忧虑。1878年二月,曾国荃奏:“晋省自冬及春,雨雪又复愆期,冬麦未播,春耕将误迄今节届春分毫无雨意,万一春麦不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杂种:农业生物多样性与中国农业的发展[J]. 曾雄生.  中国乡镇企业. 2013(11)
[2]“丁戊奇荒”时期的山西粮价[J]. 郝平,周亚.  史林. 2008(05)
[3]也谈“丁戊奇荒”[J]. 夏明方.  清史研究. 1992(04)
[4]关于历史上的旱灾与农业问题研究[J]. 樊志民,冯风.  中国农史. 1988(01)
[5]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J]. 竺可桢.  地理学报. 1964(01)



本文编号:3541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541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2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