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荒、米潮二重奏:1940年成都的粮食危机

发布时间:2021-12-28 12:02
  1940年国统区的粮食问题开始严峻,位于大后方核心区域的成都,其粮食危机表现为粮价飞涨的米荒和饥民抢粮的米潮交替出现。1940年春季成都米价的上涨由通货膨胀、粮食歉收、囤积居奇等多方面因素所致,进而引发了3月14日成都饥民打砸仓栈、哄抢存米的群体性事件。国民党四川当局通过封仓平籴的手段暂时平息了此波风潮,却未深究原因,将其简单误判为中共地下党所为。随后的两个月间,新成立的物价平准处在打击囤积居奇方面后继乏力,未能遏止住米价;平价销售食米的工作既缺存米又乏资金,且弊案不断。米价再度滑向失控。当年成都初夏高温少雨的天气,进一步催化了米价的涨势,刺激了民众酝酿已久的过激情绪。成都城厢内外继发割口袋、阻关、冲击米市的第二波抢米风潮,导致了社会动荡。米荒和米潮的波浪式发展,意味着成都粮食危机的迅速加深。而国民政府在处置过程中的疏漏和失误,反映出其统治逻辑和应对能力中的问题。 

【文章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201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0 页

【文章目录】:
一、 多重因素合力下的米荒
二、 米潮的爆发和暂时的平息
三、 米荒复起并愈演愈烈
四、 旱情催化下的新一波米潮
五、 余论:战时国民政府的统治逻辑和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弱稳定”中的两党关系:一九四○年国共之间缓和局面的形成和破裂[J]. 陈默.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8(05)
[2]“囤积居奇”与“日食之需”:抗战前期成都粮食投机治理中的制度缺失[J]. 叶宁.  民国研究. 2018(01)
[3]政府史视野下抗战时期国统区粮食危机原因再探析——以四川省为中心的考察[J]. 黄雪垠.  江西社会科学. 2015(05)
[4]抗战时期的“平价大案”始末:以农本局改组为中心[J]. 傅亮.  江苏社会科学. 2015(01)
[5]四川省物价平准处与抗战时期四川的米价平准[J]. 叶宁.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4)
[6]卢作孚对重庆大轰炸粮价高涨的因应措施(1940—1941年)[J]. 简笙簧.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9(04)
[7]清末民变与清政府社会控制机制的效能——以长沙抢米风潮中的官绅矛盾为视点[J]. 李细珠.  历史研究. 2009(04)
[8]1940年成都“抢米”由民变转化为政治事件的考察[J]. 昌文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10)
[9]川康三年[J]. 郑伯克.  四川党史. 1997(02)



本文编号:3554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554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2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