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队山西敌后抗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22:04

  本文关键词:国民党军队山西敌后抗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档案资料及回忆录为主要史料,以国民党军队在山西的敌后抗战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国民党军队于抗战时期在山西坚持敌后抗战的主要过程及其衰萎原因等。 文章主体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为背景部分。主要论述了国民党敌后抗战思想以及作为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敌后抗战思想的形成过程。此后,随着抗战的发展,国民党敌后抗战思想正式确立,国民党军队在山西的敌后战场也一步步建立起来。第二部分即第二章。主要论述在晋国民党军队对日军敌后抗战的开展情况,这其中还夹杂着国共关系的演变。在山西敌后战场建立之初,在晋国民党军队敌后抗战的次数不多,主要任务是策应国民政府在华中及华南地区的正面抗战。由于此时期内国共之间密切配合。所以,国民党军队敌后抗战取得的效果非常显著。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日双方都改变了战争策略。国民党方面此时更加认识到了敌后抗战的重要性,对其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其军队在山西的敌后抗战次数和方式都开始增多。但这一时期,国共双方产生摩擦,虽经各方调节,双方保持了统一战线。但此后双方在敌后战场配合大幅减少,基本属于“划防而治”。所以,这一时期在晋国民党军队敌后抗战所取得的效果反而不如前一时期。“中条山战役”失败后,国民党军队在山西的有生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日军随后又相继将其太岳及太行根据地拔除,国民党军队在山西的敌后战场开始严重萎缩。此后,国民党军队在山西仅剩阎锡山领导的晋西吕梁山一块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及日军都将其视为战略上的“缓冲”,这使晋西根据地一直持续到抗战结束。第三部分即第三章和第四章,首先从“日军的军事打击及政治诱降”、“战略进退失据”、“派系斗争”以及“得不到民众支持”等方面讨论国民党军队山西敌后抗战最后走向衰萎的原因。最后简要评价和分析国民党军队在山西的敌后抗战,并以此总结其起到的一些重要历史意义。
【关键词】:山西 国民党军队 敌后抗战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6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1
  • (一) 选题缘由和意义7
  • (二) 研究现状7-9
  • (三) 相关概念界定9-10
  • (四) 研究重难点10
  • (五) 预期达到的目标10-11
  • 一、国民党山西敌后战场的形成11-22
  • (一) 国民党敌后抗战的提出11-12
  • (二) 阎锡山的敌后抗战思想12-14
  • (三) 抗战的发展和山西敌后抗战格局的形成14-22
  • 二、国民党军队在山西的敌后作战22-47
  • (一) 前期作战22-29
  • (二) 中期作战29-43
  • (三) 后期作战43-47
  • 三、国民党军队山西敌后战场萎缩的原因47-60
  • (一) 日军的军事打击及政治诱降47-49
  • (二) 缺少民众支持49-53
  • (三) 战略进退失据53-56
  • (四) 派系斗争严重56-60
  • 四、国民党军队山西敌后抗战的历史意义60-64
  • (一) 积极配合正面战场60
  • (二) 粉碎日军以战养战图谋60-62
  • (三) 拖住日军,保卫河防,保卫国民党大后方62-64
  • 结语64-65
  • 参考文献65-69
  • 致谢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二明;安徽抗日游击战论略[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徐旭阳;国民党山西抗日游击战述论[J];北方论丛;1999年04期

3 栾雪飞,刘颖;国共两党敌后抗战的比较研究[J];长白学刊;2001年05期

4 刘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游击战评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1期

5 唐建行;;国共抗日游击战比较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年12期

6 戚厚杰;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J];民国档案;1991年03期

7 赵万钧;抗战时期国共敌后游击战之比较研究[J];河北学刊;1995年02期

8 孙泽学;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述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9 潘荣 ,肖前;抗日战争中的敌后国民党军[J];近代史研究;1986年04期

10 杨奎松;;关于中条山战役过程中国共两党的交涉问题——兼与邓野先生商榷[J];近代史研究;2010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国民党军队山西敌后抗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55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555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1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