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时期的教育救助问题
发布时间:2022-01-22 06:47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难童救助、青少年学生救助、教员救助方面的政策,采取了招致、收容、安置,以及经济救助等一系列救助措施,对各类学生和教员实施了有效救助。通过实行教育救助,不仅救济和安置了大量的流亡师生,使他们免遭战火的蹂躏,也使我国的教育没有因战乱而中辍,保证了教育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为抗战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受到战争客观条件和国民政府统制政策的影响,救助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如教育救助经费短缺,压制学生思想,在救济和安置流亡师生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
【文章来源】:史学集刊. 201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全面抗战时期教育救助的基本政策
二、全面抗战时期教育救助的措施
(一) 难童救助
(二) 青少年学生救助
1. 招致、收容及分发就学就业。
2. 设立国立中学和各省联立中学。
3. 经济救助。
(三) 教员救济
三、全面抗战时期教育救助的成效与不足
(一) 教育救助的成效
(二) 教育救助的不足
结语
本文编号:3601733
【文章来源】:史学集刊. 201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全面抗战时期教育救助的基本政策
二、全面抗战时期教育救助的措施
(一) 难童救助
(二) 青少年学生救助
1. 招致、收容及分发就学就业。
2. 设立国立中学和各省联立中学。
3. 经济救助。
(三) 教员救济
三、全面抗战时期教育救助的成效与不足
(一) 教育救助的成效
(二) 教育救助的不足
结语
本文编号:3601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601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