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的本质是民族自信——清末民初的反传统文化思潮探源

发布时间:2022-01-22 08:03
  清末民初的反传统文化思潮,反映了中国社会大变局时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深深忧虑。透过传统文化所遭受的种种诘难,今天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文化自信的本质就是民族自信。回顾清末民初的反传统文化思潮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思想主张,弄清其源流,探讨其得失,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估传统文化的价值,树立文化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文章来源】: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22(05)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其实就是中国人对家国的文化认同和对自我的人格肯定,表现为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担当
二、近代中国人的自信力发生问题,源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发生了问题
三、清朝末年的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家庭革命”的主张是反传统文化思潮的早期表现,反映了中国人的民族生存危机意识
四、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是反传统文化思潮的大爆发,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深深忧虑
    (一)儒家以孝道为核心的纲常伦理妨碍平等人权的新信仰
    (二)家族制度是专制主义的根据
    (三)家族制度和礼教是“吃人”的
五、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第一,不能孤立地谈论文化自信
    第二,不应抽象地谈论文化自信
    第三,我们谈论文化自信,还必须对反传统文化的思想主张作出回应



本文编号:3601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601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8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