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事件”与日蒋关系的衍变
发布时间:2022-08-01 17:09
北伐初期,为防止列强联合干涉,国民政府采取了亲日近美的权宜之计,仅以英国为反帝运动的主要目标,一举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在国民政府释放出对日友好的明确信号后,日本政府判断英国在华势力有可能退却,若能趁机扶持国民党右派顺势驱之,必可取代其在长江流域的经济地位。为达成这一目标,"南京事件"爆发后,日本并未参加英美炮轰南京的行动,而是把这一突发的外交事件发酵成了促蒋反共的有效砝码,成功分化了国民革命阵营。虽然若槻内阁"促蒋反共"之策成功收官,但当时日本国内党争异常激烈,政治军国化日趋严峻,"南京事件"被无限放大,最终成了政权更迭的导火索。"四一二"政变后,武汉政府式微,南京政府独大,田中内阁遂转而选择南京为善后交涉对象,对蒋介石既拉且打,试图把日蒋关系纳入其预设的"理想轨道"。该时期日蒋关系的复杂衍变深刻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蒋介石对日既合谋又博弈、既妥协又斗争的多维诉求。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 扶蒋驱英:北伐初期日本对蒋政策的确立
二 促蒋反共:“南京事件”爆发后日本的分化策略
三 弃汉取宁:日本对华交涉对象的转择
四 与国承认:日蒋邦交的最终建立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国与南京事件交涉(1927—1928)[J]. 肖如平,丁书颖. 近代史研究. 2020(03)
[2]“宁案”与中法外交[J]. 侯庆斌. 史学月刊. 2017(12)
[3]《申报》关于1927年南京事件报道之分析[J]. 岳谦厚,李卫平. 安徽史学. 2012(01)
[4]谁是1927年南京事件的肇事者?[J]. 黄岭峻. 史学月刊. 2011(09)
[5]20世纪20年代日本对华外交之逆转:从币原到田中[J]. 宋开友. 江海学刊. 2005(02)
[6]北伐期间反教暴力事件及其责任问题[J]. 杨天宏. 历史研究. 2004(01)
[7]北伐前期美国政府对中国革命的认知与对策[J]. 罗志田. 中国社会科学. 1997(06)
[8]对1927年南京事件几种评论的剖析[J]. 郭曦晓. 近代史研究. 1990(02)
[9]1927年宁案与宁案处理始末[J]. 孔庆泰. 历史档案. 1987(02)
本文编号:3667846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 扶蒋驱英:北伐初期日本对蒋政策的确立
二 促蒋反共:“南京事件”爆发后日本的分化策略
三 弃汉取宁:日本对华交涉对象的转择
四 与国承认:日蒋邦交的最终建立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国与南京事件交涉(1927—1928)[J]. 肖如平,丁书颖. 近代史研究. 2020(03)
[2]“宁案”与中法外交[J]. 侯庆斌. 史学月刊. 2017(12)
[3]《申报》关于1927年南京事件报道之分析[J]. 岳谦厚,李卫平. 安徽史学. 2012(01)
[4]谁是1927年南京事件的肇事者?[J]. 黄岭峻. 史学月刊. 2011(09)
[5]20世纪20年代日本对华外交之逆转:从币原到田中[J]. 宋开友. 江海学刊. 2005(02)
[6]北伐期间反教暴力事件及其责任问题[J]. 杨天宏. 历史研究. 2004(01)
[7]北伐前期美国政府对中国革命的认知与对策[J]. 罗志田. 中国社会科学. 1997(06)
[8]对1927年南京事件几种评论的剖析[J]. 郭曦晓. 近代史研究. 1990(02)
[9]1927年宁案与宁案处理始末[J]. 孔庆泰. 历史档案. 1987(02)
本文编号:3667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667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