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的成就与新使命

发布时间:2022-08-07 15: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历史学学科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建设具有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新使命。向燕南、戚裴诺认为,在中国古代史学科建设史上,只有1949年之后的前17年和改革开放至今的40余年属于正常学术阶段;新材料与新问题是新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科发展的重要推力;新时代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应该保持吸收国外史学理论和方法与建立中国古代史自身话语体系之间、细节研究和宏观的贯通性论述之间、"阶级革命"视角与国家视角之间、地方叙事与国家叙事之间以及研究中使用不同史料之间的张力。朱汉国认为,70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成就突出表现在: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内容体系实现了向"通史"的转变,以及研究方法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等。新时代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加大对外学术交流,不断推出具有国际影响的标志性学术成果。李正华、秦颖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的形成,缘起于国史研究的发展;而国史研究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对加强国史研究的要求。长期以来,在国史研究逐步深入的过程中,有关国史的研究机构逐步建立,学科建设日臻完善,相关档案文献、研...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学科体系的确立与发展
    1.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时限
    2.关于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二、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展和内容的丰富
三、学科研究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1.关于是否坚持唯物史观的讨论
    2.围绕“冲击—回应”论和“中国中心”论的讨论
    3.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碎片化”问题的讨论
四、新时代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的新使命
    1.进一步加强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2.进一步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扩大国际影响力。
    3.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打造精品力作,提高学术影响力。
    4.进一步加强学科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革命的意义[J]. 汪朝光.  近代史研究. 2016(05)
[2]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推动中国史学走向新的发展[J]. 瞿林东.  史学理论研究. 2015(01)
[3]金冲及先生治学答问[J]. 金冲及,张燚明.  史学月刊. 2014(05)
[4]“碎片化”:新兴史学与方法论困境[J]. 李长莉.  近代史研究. 2012(05)
[5]近代史研究中所谓“碎片化”问题之我见[J]. 郑师渠.  近代史研究. 2012(04)
[6]不必担忧“碎片化”[J]. 王笛.  近代史研究. 2012(04)
[7]深入研究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J]. 王伟光.  中国社会科学. 2011(01)
[8]冲击—回应模式与中国中心观——关于《在中国发现历史》的若干问题[J]. 李学智.  史学月刊. 2010(07)
[9]六十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科的确立与发展[J]. 张海鹏.  历史研究. 2009(05)
[10]近三十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变与不变——几点不系统的反思[J]. 罗志田.  社会科学研究. 2008(06)



本文编号:3670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670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3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