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都南迁与北平城市发展路径的讨论及其规划(1928—1935)

发布时间:2022-12-22 06:17
  政治因素是驱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1928年北京"国都"身份被剥离带动大量政治资源转移,城市衰落的趋势愈加明显。面对此种变局,北平官方与民间都在谋划城市发展的新方向与新路径,提出了多种"繁荣北平"方案,具体内容虽然有所差异,但基本定位与目标一致,即建设工业区、文化区与游览区。不过,延续数百年的城市运行模式惯性强大,不易转型。加之华北区域政治环境异常复杂,地方行政机构变动频繁,并且外敌环伺,日军不断扩大侵华范围,民族危机日益逼近,北平重振之路异常艰难。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凋落的旧京:潮流更易,景象全非
二、故都初期关于“繁荣北平”的讨论
三、中原大战之后北平经济渐有起色
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末民初北京城市形态演变进程中的人口问题[J]. 王建伟.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4)
[2]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两次迁都之争[J]. 许小青.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3]1930年北平市隶属变动考[J]. 潘鸣.  民国档案. 2011(04)
[4]试论1928年迁都对北京的影响[J]. 陈鹏.  北京社会科学. 2010(04)
[5]另一个中央:一九三○年的扩大会议[J]. 陈进金.  近代史研究. 2001(02)



本文编号:3723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723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8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