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西江流域水灾和应对研究 ——以广西梧州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2-12-22 06:30
梧州是民国时期西江流域仅次于广州的重要通商口岸城市。其位于广西的东部,为粤港澳地区沿西江溯滇黔桂的必经之地,是滇、黔、桂、湘、云的物资集散地与出入口的门户,然而民国梧州却常遭特大水灾及其影响甚巨。水灾作为环境变动的具体体现,目前学界侧重于广西灾害类型、施粥筹款等施惠于一时的“消费性”救济措施和民间力量所起作用的研究,对民国时期梧州水灾的研究则付诸阙如,这与梧州对广西乃至于西江流域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不相称的。因此,通过探讨民国时期梧州水灾的成因、分布状况、危害和政府、民间力量的应对措施,深入细致地考察工赈这种从根源上降低水灾影响与恩泽后代的“生产性”救济的具体运行、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力图揭示西江流域水灾环境影响下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变化及规律,并对当今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历史借鉴。全文除绪论外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考察了民国时期梧州地区水灾的成因、分布状况和水灾规律。民国时期梧州水灾之兴,除了受自然因素影响外,更与上游生态环境的破坏、民初以来长期的战乱、新旧桂系防灾减灾不力、农村经济落后等人为因素息息相关。梧州水灾分布总体上呈现民国初期、后期多于中期的特点,并表现出随时间推移而多...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1.深化广西灾荒史研究,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借鉴
2.梧州的重要地位与课题项目的动力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 学术史回顾
1.专题史料构建
2.中国灾荒史研究一瞥
3.关于广西灾荒史的研究
4.现有研究的不足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民国时期梧州水灾的成因与状况
(一) 水灾的成因
1.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影响
2.邕、柳、桂江上游生态环境的破坏
3.民初以来长期的战乱
4.新旧桂系政府防灾减灾不力
5.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抗灾能力低
(二) 水灾分布状况
1.年际分布状况
2.地区分布状况
(三) 水灾的规律
1.绾毂三江之流:洪水来源的多样性
2.6、7月西潦暴涨:水灾的集中性
3.疫病流行:水灾的伴发性
小结
二、民国时期梧州水灾的影响
(一) 农业遭到严重破坏和巨大损失
1.农作物减产、稻米歉收
2.农田退化、荒芜、耕种面积减少
(二) 哀鸿遍野,走死流亡
1.洪水直接溺毙人口
2.灾民外出逃荒
3.从档案看水灾与人口变动——以1946年苍梧县各乡镇为例
(三) 商业市场萧条
1.街市被冲、商铺被淹
2.粮价暴涨暴跌、商业市场凋敝
小结
三、民国时期梧州政府与红十字会的救灾
(一) 梧州政府的救灾工作
1.组建临时救灾机构
2.勘灾:调查乡村灾情
3.报灾募赈:报告灾情、呼吁救济
4.急赈:发放赈款、物
5.蠲免、缓征田赋
(二) 政府救灾角色分析
1.长官救灾能力下降
2.放赈人员效率低下
3.救灾权利无奈让渡
(三) 梧州红十字会与水灾救济
1.政府缺位与梧州开埠后的社会救灾组织
2.梧州红十字会的演变与合法性获得
3.救灾机构与经费来源
4.梧州红十字会的急救工作
(四) 梧州红十字会的救灾角色分析
1.从实效性看,有助于实现人口危机下的社会控制
2.从性质上看,有利于边缘替代国家让渡的赈权
3.从历史发展看,救灾实质是依附性合作
小结
四、寓救于防:灾后政府的工赈
(一) 西江梧州段的治理方案
1.孙中山关于治理西江梧州段的方案
2.珠江水利工程总局对西江梧州段治理的方案
3.外国人士对西江梧州段治理的方案
(二) 工赈的主要内容
1.水文测量,疏浚河流
2.植树造林
3.兴建塘堰堤坝
(三) 政府与工赈主体间的合作冲突
1.关于树木的“保护”与“砍伐”
(1) 县府与县团管区之间的博弈
(2) 县府与民生农林会之间的博弈
(3) 县府与民众之间的博弈
2.关于水利的“修复”与“荒废”
(1) 村庄与村庄之间的博弈
(2) 地主与佃农之间的博弈
小结
五、民国时期梧州工赈的总体评价
(一) 民国时期梧州工赈的主要特点
1.从内容看,工程分布不平衡
2.从主体看,政府权威重建与强势介入
(二) 民国时期梧州工赈的主要成效
1.政治上,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保存农村劳动力
2.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的恢复与航运业的发展
3.社会上,有利于预防水灾,改善生态环境
(三) 民国时期梧州工赈的主要问题
1.治标不治本,不能彻底解决水患
2.战乱频仍,环境存在破坏
小结
结语
(一) 民国广西梧州水灾是自然灾害,但人为因素也很大
(二) 民国广西梧州水灾的发生和救济是评价当时新旧桂系政府政绩的重要标尺
(三) 孙中山对梧州建设、整治西江的贡献
(四) 历史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一览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西近代灾荒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刍议——大数据时代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突破“同质化”倾向的思考[J]. 薛辉. 昆明学院学报. 2016(04)
[2]灾荒中的风雅:《海宁州劝赈唱和诗》的社会文化情境及其意涵[J]. 朱浒. 史学月刊. 2015(11)
[3]建国初期广西匪患对水灾的影响[J]. 唐方圆. 黑龙江史志. 2015(01)
[4]继承与创新:近30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概述——环境社会学的思考[J]. 薛辉,陈亚南.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4(02)
[5]晚清灾荒中的银钱比价变动及其影响——以“丁戊奇荒”中的山西为例[J]. 韩祥. 史学月刊. 2014(05)
[6]“灾荒史研究的新视域”笔谈[J]. 史学月刊. 2014(04)
[7]清代广西蝗灾研究综述[J]. 温呈祥. 商. 2013(08)
[8]清代(1644~1911年)广西水旱灾害研究[J]. 韦丹辉,王思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9]1902年柳州洪灾及救济探析[J]. 赵文敏.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
[10]晚清玉林地区自然灾害研究[J]. 高茂兵,史永忻.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硕士论文
[1]建国初期广西水灾及其救济研究(1950-1957)[D]. 唐方圆.广西师范大学 2015
[2]晚清广西灾荒及荒政研究(1840-1911)[D]. 谢永林.广西师范大学 2014
[3]民国时期广西自然灾害及慈善救济研究[D]. 赖建军.广西师范大学 2014
[4]民国时期广西灾荒与民间救济研究[D]. 杨达毅.广西师范大学 2012
[5]建国初期广西救灾治荒述论[D]. 吴越.广西师范大学 2010
[6]新桂系时期广西赈灾救济研究[D]. 韦子玲.广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23643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1.深化广西灾荒史研究,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借鉴
2.梧州的重要地位与课题项目的动力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 学术史回顾
1.专题史料构建
2.中国灾荒史研究一瞥
3.关于广西灾荒史的研究
4.现有研究的不足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民国时期梧州水灾的成因与状况
(一) 水灾的成因
1.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影响
2.邕、柳、桂江上游生态环境的破坏
3.民初以来长期的战乱
4.新旧桂系政府防灾减灾不力
5.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抗灾能力低
(二) 水灾分布状况
1.年际分布状况
2.地区分布状况
(三) 水灾的规律
1.绾毂三江之流:洪水来源的多样性
2.6、7月西潦暴涨:水灾的集中性
3.疫病流行:水灾的伴发性
小结
二、民国时期梧州水灾的影响
(一) 农业遭到严重破坏和巨大损失
1.农作物减产、稻米歉收
2.农田退化、荒芜、耕种面积减少
(二) 哀鸿遍野,走死流亡
1.洪水直接溺毙人口
2.灾民外出逃荒
3.从档案看水灾与人口变动——以1946年苍梧县各乡镇为例
(三) 商业市场萧条
1.街市被冲、商铺被淹
2.粮价暴涨暴跌、商业市场凋敝
小结
三、民国时期梧州政府与红十字会的救灾
(一) 梧州政府的救灾工作
1.组建临时救灾机构
2.勘灾:调查乡村灾情
3.报灾募赈:报告灾情、呼吁救济
4.急赈:发放赈款、物
5.蠲免、缓征田赋
(二) 政府救灾角色分析
1.长官救灾能力下降
2.放赈人员效率低下
3.救灾权利无奈让渡
(三) 梧州红十字会与水灾救济
1.政府缺位与梧州开埠后的社会救灾组织
2.梧州红十字会的演变与合法性获得
3.救灾机构与经费来源
4.梧州红十字会的急救工作
(四) 梧州红十字会的救灾角色分析
1.从实效性看,有助于实现人口危机下的社会控制
2.从性质上看,有利于边缘替代国家让渡的赈权
3.从历史发展看,救灾实质是依附性合作
小结
四、寓救于防:灾后政府的工赈
(一) 西江梧州段的治理方案
1.孙中山关于治理西江梧州段的方案
2.珠江水利工程总局对西江梧州段治理的方案
3.外国人士对西江梧州段治理的方案
(二) 工赈的主要内容
1.水文测量,疏浚河流
2.植树造林
3.兴建塘堰堤坝
(三) 政府与工赈主体间的合作冲突
1.关于树木的“保护”与“砍伐”
(1) 县府与县团管区之间的博弈
(2) 县府与民生农林会之间的博弈
(3) 县府与民众之间的博弈
2.关于水利的“修复”与“荒废”
(1) 村庄与村庄之间的博弈
(2) 地主与佃农之间的博弈
小结
五、民国时期梧州工赈的总体评价
(一) 民国时期梧州工赈的主要特点
1.从内容看,工程分布不平衡
2.从主体看,政府权威重建与强势介入
(二) 民国时期梧州工赈的主要成效
1.政治上,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保存农村劳动力
2.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的恢复与航运业的发展
3.社会上,有利于预防水灾,改善生态环境
(三) 民国时期梧州工赈的主要问题
1.治标不治本,不能彻底解决水患
2.战乱频仍,环境存在破坏
小结
结语
(一) 民国广西梧州水灾是自然灾害,但人为因素也很大
(二) 民国广西梧州水灾的发生和救济是评价当时新旧桂系政府政绩的重要标尺
(三) 孙中山对梧州建设、整治西江的贡献
(四) 历史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一览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西近代灾荒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刍议——大数据时代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突破“同质化”倾向的思考[J]. 薛辉. 昆明学院学报. 2016(04)
[2]灾荒中的风雅:《海宁州劝赈唱和诗》的社会文化情境及其意涵[J]. 朱浒. 史学月刊. 2015(11)
[3]建国初期广西匪患对水灾的影响[J]. 唐方圆. 黑龙江史志. 2015(01)
[4]继承与创新:近30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概述——环境社会学的思考[J]. 薛辉,陈亚南.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4(02)
[5]晚清灾荒中的银钱比价变动及其影响——以“丁戊奇荒”中的山西为例[J]. 韩祥. 史学月刊. 2014(05)
[6]“灾荒史研究的新视域”笔谈[J]. 史学月刊. 2014(04)
[7]清代广西蝗灾研究综述[J]. 温呈祥. 商. 2013(08)
[8]清代(1644~1911年)广西水旱灾害研究[J]. 韦丹辉,王思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9]1902年柳州洪灾及救济探析[J]. 赵文敏.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
[10]晚清玉林地区自然灾害研究[J]. 高茂兵,史永忻.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硕士论文
[1]建国初期广西水灾及其救济研究(1950-1957)[D]. 唐方圆.广西师范大学 2015
[2]晚清广西灾荒及荒政研究(1840-1911)[D]. 谢永林.广西师范大学 2014
[3]民国时期广西自然灾害及慈善救济研究[D]. 赖建军.广西师范大学 2014
[4]民国时期广西灾荒与民间救济研究[D]. 杨达毅.广西师范大学 2012
[5]建国初期广西救灾治荒述论[D]. 吴越.广西师范大学 2010
[6]新桂系时期广西赈灾救济研究[D]. 韦子玲.广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23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723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