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四川省粮食增产总督导团研究(1941-1945)

发布时间:2023-05-30 19:27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东部地区的大规模沦陷导致国统区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粮食总产量明显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抗战后方不得不承担起粮食供给的重任,四川便是最主要的省份之一。然而,由于四川人口的激增,法币的滥发,劳动力的减少,国民政府“自由贸易”的粮食政策没有及时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1940年四川粮食市场的供求矛盾加剧,粮价陡然上升。为了增加粮食生产,国民政府农林部于1941年2月成立了粮食增产委员会,作为战时管理后方粮食增产运动的临时性机构。按照农林部要求,四川省于1941年4月成立了四川省粮食增产委员会,并于1942年改组为四川省粮食增产总督导团。机构的改组使督导范围得以扩大,组织规程更趋完善,巡回督导制度的推行也使督导工作更富实效。该机构与四川省农业改进所、四川省粮食增产专款经管委员会、四川省粮政局等部门紧密合作,通过限制非必要粮食作物栽培面积,垦殖荒地及利用隙地,推广冬耕等方式来增加主要粮食作物栽培面积;通过推广良种,增进地力,防治病虫害,扩大农田水利等方式来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通过补充耕牛,鼓励妇孺参加农业活动来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限制碾米程度等方式来减少粮食损耗。一方面...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选题意义
        1.1.2 研究现状
        1.1.3 本文的创新以及不足
    1.2 研究资料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资料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架构
    1.4 计量单位说明
2 四川省粮食增产总督导团的成立背景
    2.1 战前四川粮食生产情况
    2.2 战时全国粮食供求矛盾
    2.3 战时四川粮食供求矛盾
        2.3.1 人口增加
        2.3.2 “自由贸易”的粮食政策
        2.3.3 四川法币泛滥
        2.3.4 劳动力减少
    2.4 国民政府粮食政策的失误
3 四川省粮食增产总督导团的组织体系
    3.1 机构成立
    3.2 组织规程
    3.3 组织结构
    3.4 四川省粮食增产总督导团与其他涉粮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
4 四川省粮食增产总督导团的增产措施
    4.1 增加粮食作物栽培面积
        4.1.1 限制非必要粮食作物栽培面积
        4.1.2 垦殖荒地及利用隙地
        4.1.3 推广冬耕及利用冬夏闲地
    4.2 增加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4.2.1 推广良种
        4.2.2 增进地力
        4.2.3 防治病虫害
        4.2.4 扩大农田水利
    4.3 减少粮食损耗
    4.4 补充农业劳动力
5 对四川省粮食增产总督导团的评价
    5.1 粮食增产成效
        5.1.1 粮食增产概况
        5.1.2 粮食供应前线
        5.1.3 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5.2 粮食增产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5.3 战时农业在四川农业发展史上的地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24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824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a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