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五四时期中国学术的“独立”追求与学科建构——以1920—1930年代清华中文系学人们的探索为例
发布时间:2024-05-17 06:22
<正>本文所说的"后五四",既指作为历史事件的"五四"结束之后的历史时段,更指对"五四命题"的接续与回应。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潮纷纭,但把晚清以来再造中国、重建中国社会和个人的命题再一次问题化,可谓是共有的思路和愿景。而在"五四"之后,围绕怎样"再造"和"重建",意见更为繁杂,论辩更为激烈,且表现在内涵更为丰富的各类社会实践中。以往的"五四"研究多把考察范围截至在所谓五四运动的"退潮期",本文则认为,直至1930年代,"五四命题"仍在延续并不断引发深远的回响,"后五四时期"无疑可以也应该放在"五四"的谱系上进行分析和理解。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朱自清的个人际遇与清华学校的历史转折
二、“往哪里走”:近代知识转型、中文立科的边际及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
三、“创造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学”与“平衡新旧学术”
余论
本文编号:3975511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朱自清的个人际遇与清华学校的历史转折
二、“往哪里走”:近代知识转型、中文立科的边际及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
三、“创造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学”与“平衡新旧学术”
余论
本文编号:3975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975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