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绘百美——民国“时装人物瓷绘”概念界定及粉本来源考

发布时间:2024-12-18 22:18
   从民国早期时装人物瓷绘中,不难看到晚清仕女画的影响,但随着民初新兴百美图的流行,瓷绘中的女性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她们不再是传统瓷绘摹古思维下概念化的美人,而是对民初女性时尚生活的理想化描绘。本文认为应该对"时装人物瓷绘"的概念进行重新厘定,将之归于"百美图"一类,视之为"瓷绘百美图"。此外,晚清至民初的百美图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从名妓花谱到表现沪上时尚生活的女性群像、再到表现民初新女性独立自信之美的新兴百美图。民初的瓷绘家在面临这一系列新旧庚续的百美图图像资源时,以何种标准进行遴选、是否受到瓷绘传统的影响、瓷绘中的女性空间有何特定性,这些问题都是本文亟待回答的。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图8 周慕桥绘,《粲粲衣服》,出自《海上百艳图》

图8 周慕桥绘,《粲粲衣服》,出自《海上百艳图》

图7松月轩绘,《洋装图》大掸瓶,1916年余论


图1 傅月仙小影,《上海品艳百花图》,1884年,上海图书馆藏本

图1 傅月仙小影,《上海品艳百花图》,1884年,上海图书馆藏本

吴友如和周慕桥在《飞影阁画报》连载的时装仕女画集结为《海上百艳图》,它在晚清民初的百美图脉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沪上新画百美图》《繁华名妓图》《上海品艳百花图》《淞滨花影》《镜影箫声初集》等以名妓为主角的木刻、石印以及铜版印刷的百美图;下启沈泊尘、丁悚、但杜宇、钱病鹤、....


图2 郑金花小影,《镜影箫声初集》,1887年,上海图书馆藏本

图2 郑金花小影,《镜影箫声初集》,1887年,上海图书馆藏本

图1傅月仙小影,《上海品艳百花图》,1884年,上海图书馆藏本新兴百美图画家沿用由吴友如所开创的时尚叙事模式,继续以时装美人与都市景观糅合的视觉元素组织画面,晚清时装仕女的形象逐渐被新的时装美人所取代。较早期的新兴百美图,如沈泊尘、丁悚所绘百美图中的女性形象比较多元,既有农家女....


图3,益友斋绘,《相思图》茶壶,1916年

图3,益友斋绘,《相思图》茶壶,1916年

“时装人物瓷绘”中的新母题基本上已脱离了晚清名妓百美图的影响,早期是以《海上百艳图》中时尚符号较明显的如“洋装美人”“美人坐洋车”等为粉本,例如松月轩绘于1916年的《洋装图》大掸瓶(图7)粉本取自周慕桥所绘《粲粲衣服》(图8);稍晚一些的则是以新兴百美图为粉本,如爱国旗、拉手风....



本文编号:4017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4017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8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