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革命宣传的起源:传播、表演视角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4-12-21 05:15
   孙中山早期革命宣传的起源及其传播策略等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存疑。论文藉由新史料和新视角,精细地描述并阐明孙中山革命实践与晚清时期中外社会政治、文化、媒介环境的交错、对抗、结合。从传播建构和社会表演的角度看,孙中山的少年中国/振兴中华愿景的形成即是媒介化的结果,1894-1895年孙中山与兴中会的反清"密谋"实为媒介化的抗争表演,广州起义功败垂成亦是媒介化的舆论恐慌所致。"远程革命者"孙中山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宣传既"再融合了历史",也诠释出一个革命者的"本真性"。

【文章页数】:26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社会语境:民主与民族主义的扩散
    (一) 孙中山“慕西学”的政教背景
    (二) 夏威夷华人的民主共识与抗争实践
    (三) 反清运动与反清舆论
三、“合众”与“援外”:孙中山赴檀宣传再考察
四、从Young China到广州起义:媒介导向的社会表演
    (一) “师承”:孙中山“Young China”愿景的根源
    (二) “兴中”之道:在“力挽颓风”与“倡乱”之间
    (三) “测探”舆论与“煽情传播”:媒介化的诉求表演
        1.“改革党”的舆论意识与策略
        2. 夏威夷、美国报纸对兴中会活动的煽情报道
    (四) “谣言”与“密谋”的瓦解
五、结语



本文编号:4018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4018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d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