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8 21:26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朝鲜战争 抗美援朝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
【摘要】:朝鲜战争爆发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出于种种考虑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作为中央政府战时的助手,在动员全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支援前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在应对抗美援朝运动,组织群众进行抗美援朝运动,还是比较合理、比较有成效的,并且为今天团体机构的运作以及国内动员的发挥与指导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把这些有益的方面运用到今天的对国内各项活动的运作机制中,亦是非常有用的。然而,从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运作的过程中,辩证地看到其存在的不足与有待改进之处,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本文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为研究对象,对其机构设置及运作进行详细地梳理,探讨抗美援朝总会工作中的优缺点及对新中国的影响。 本篇文章主要包含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说明了论文选题的现实意义,以及学术前史和研究方法等。正文主要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的成立背景,说明抗美援朝总会的成立是由当时特定历史环境决定的,抗美援朝总会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逻辑和诱因,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第二部分回顾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的机构设置与其所展开的活动。第三部分提炼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的活动特点。第四部分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总结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的历史影响,并且着重分析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运作中的局限性。由于抗美援朝总会力量有限,在地方,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开展抗美援朝运动主要靠当地抗美援朝分会,因此各地在具体执行抗美援朝总会的号召时,出现了偏差。结束语是全文的总结,主要概括抗美援朝总会的历史影响以及其对发动广人民群众的成功经验,肯定了其对抗美援朝运动的贡献。
【关键词】:朝鲜战争 抗美援朝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4
- (一) 选题意义10-11
- (二) 学术前史11-13
- (三) 论文的研究方法13-14
- 一、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的成立14-23
- (一) 应对国际局势的需要14-18
- 1. 反抗美国侵略、支援朝鲜的客观要求14-15
- 2. 顺应世界和平运动的潮流15-16
- 3. 扩大中国对外影响,争取国际支持与同情16-18
- (二) 应对国内新环境的需要18-23
- 1. 适应抗美援朝的需要18-19
- 2. 对抗美援朝的信心不足,动员能力亟待提高19-20
- 3. 民主团体拥护抗美援朝20-23
- 二、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的机构设置与活动23-41
- (一)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的机构设置23-28
- 1. 机构设置23-25
- 2. 人员构成25-27
- 3. 总会与分会的关系27-28
- (二) 抗美援朝总会的主要活动28-41
- 1. 发起爱国公约、赴朝慰问、捐献武器运动28-36
- 2. 协助中国红十字总会组织赴朝医防队36-37
- 3. 反对美国对日媾和,进行朝鲜停战谈判教育37-38
- 4. 揭露美国细菌战罪行38-41
- 三、抗美援朝总会的活动特点41-56
- (一) 工作目的性、计划性强41-43
- (二) 捐款方法详细科学、捐款数额公开透明43-46
- 1. 中国人民银行代收给志愿军捐款43-44
- 2. 捐款数目及时登报公开44-46
- (三) 努力获得各团体各行业支持,广泛开展合作46-52
- 1. 文学艺术界46-48
- 2. 科学界、医疗界、教育界48-49
- 3. 联合各团体49-52
- (四) 从利于发动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52-54
- (五) 保证正常工作生活秩序54-56
- 四、抗美援朝总会的历史影响56-74
- (一) 国际影响56-61
- 1. 对外交流、传递和平讯息之平台56-58
- 2. 促进民族解放之使者58-59
- 3. 揭露美国细菌战之窗口59-61
- (二) 国内影响61-66
- 1. 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61-62
- 2. 促进团结,增强全国人民的凝聚力62-64
- 3. 凝聚了民族力量,成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64-66
- (三) 抗美援朝总会运作中的局限性66-74
- 1. 地方掌控能力弱66-69
- 2. 反美、仇美的态度69-71
- 3. 群众运动的过度71-74
- 结语74-76
- 参考文献76-82
- 后记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登生;;抗美援朝运动中的北京妇女[J];北京党史;2009年02期
2 侯松涛;;朝鲜战争的爆发与新中国抗美援朝的决策——在突发事件的视角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施维树;;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一致性[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童庆平;;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民主党派政治参与和贡献[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张民;论朝鲜战争的起因和结局[J];党的文献;2001年02期
6 王永华;;建国初期的爱国公约运动[J];党史博览;2007年04期
7 蔡水;;河北人民为抗美援朝作出的重要贡献[J];党史博采(理论);2007年02期
8 欧阳小松;福建抗美援朝运动回顾[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4年04期
9 侯松涛;;抗美援朝运动中的“三视”教育——宏观视角下的回顾与反思[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年06期
10 董志凯;抗美援朝与新中国经济[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05期
,本文编号:586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586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