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重庆的航空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04:35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重庆的航空建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抗日战争 重庆 航空建设


【摘要】: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凭借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在战争中投入了大量的新式武器,尤其是飞机。这种武器,杀伤力极强,已经成为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性武器。而中国的航空建设是国民政府在“无空防便无国防”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战时,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聘请美国退役军人陈纳德为航空委员会顾问协助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在中国国内招考飞行生,建设航空工厂,飞机场等,开展一系列与航空建设有关的活动,这些活动在客观上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抗日战争,在中华民国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重庆又属大后方抗战中的一个核心城市。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重庆成为国民政府战时首都,也从此成为战时中国的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中心。抗战前,重庆的航空建设仍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抗战爆发后,航空企业、航空机构、航空人才纷纷迁渝,重庆的航空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除此之外,国民政府开展航空建设运动,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加强宣传动员作用,积极推进重庆的航空建设。最终重庆的航空中心地位得以确立。抗战时期重庆航空建设的发展源于国民政府受中国空军在空战中惨败的刺激;重庆军事工业基地的建立;反法西斯国家和华侨的大力援助;重庆各界的积极募捐以及反击重庆大轰炸的需要等。对重庆而言,航空建设的发展,有力应对了日军对重庆的大轰炸,减少了重庆人民的灾难,从而也提高了重庆的国际地位;对整个抗战来说,运输了大量的军需民用的物资,支援了抗战,同时也带动了战时中国民用航空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中国的具体国情,重庆的航空建设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如以依靠外力为主,易受外国控制;航空设备技术落后;国民政府对航空建设的重视不足;对航空人员的选用存在局限性等等。通过对此问题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抗战时期重庆的航空建设所产生的作用,甚至可以看出战时中国整个航空业的发展水平。可以说,抗战时期重庆的航空建设已经成为全国航空建设的缩影。同时,战时重庆航空建设的得失又可以为我们当今航空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抗日战争 重庆 航空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6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4
  •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4
  • 2 抗战前重庆航空建设的发展概况14-16
  • 3 抗战时期重庆航空建设的全面拓展16-37
  • 3.1 抗战爆发后主要的航空机构、航空企业及航空人才的内迁16-19
  • 3.1.1 航空机构的内迁及建立16-17
  • 3.1.2 航空企业的内迁17-18
  • 3.1.3 航空人才的内迁18-19
  • 3.2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促进重庆航空建设的发展所采取的措施19-33
  • 3.2.1 国民政府为促进重庆航空建设发展采取的具体措施19-27
  • 3.2.2 国民政府为促进重庆航空建设发展的宣传动员活动27-33
  • 3.3 抗战时期重庆航空建设的特点33-37
  • 3.3.1 战时航线以重庆为中心,成辐射状分布33-34
  • 3.3.2 两大航空公司以重庆为中心开展业务34-35
  • 3.3.3 战时国民政府以重庆为中心宣传航空建设35-37
  • 4 抗战时期重庆航空建设发展的原因及影响37-50
  • 4.1 抗战时期重庆航空建设发展的原因37-43
  • 4.1.1 军事工业基地的建立,为航空建设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37
  • 4.1.2 水陆交通的中断,为航空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契机37-38
  • 4.1.3 反击日本大轰炸,对航空建设的发展起了力推作用38-40
  • 4.1.4 反法西斯国家和华侨大力援助,为航空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动力40-41
  • 4.1.5 重庆各界积极募捐购机支援抗战,加快了航空建设的发展41-42
  • 4.1.6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受中国空军在空战中惨败的刺激42-43
  • 4.2 抗战时期重庆航空建设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43-50
  • 4.2.1 有力应对了日军对重庆的大轰炸,减少了重庆人民的牺牲和损失43-45
  • 4.2.2 运输了大量的军需民用的物资,支持了抗战事业45-47
  • 4.2.3 带动了战时中国整个民用航空业的发展47-48
  • 4.2.4 提高了重庆的国际地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48-50
  • 5 抗战时期重庆航空建设的不足50-55
  • 5.1 以依靠外力为主,,易受外国控制50-51
  • 5.2 国民政府对航空建设的重视不足,行动滞后51-52
  • 5.3 航空设备技术落后52-54
  • 5.4 航空建设中人员选用具有局限性54-55
  • 6 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录59-60
  • 致谢60-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莉,王勇;抗战时期的中国民航[J];中国民用航空;2005年08期

2 谭刚,陆和健;抗战时期西部的航空运输业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戚厚杰;抗战时期兵器工业的内迁及在西南地区的发展[J];民国档案;2003年01期

4 魏宏运;抗战时期的华侨捐输与救亡运动[J];近代史研究;1999年06期

5 唐守荣;;日机对重庆的大轰炸[J];民国春秋;1988年04期



本文编号:659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659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6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