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梅毒防治研究(1950-1965)
本文关键词:内蒙古地区梅毒防治研究(1950-1965)
【摘要】:梅毒是一种由苍白蜜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染病。其危害性在于这种螺旋体可以入侵身体的中枢神经、心血管、骨骼等各种系统,引起组织和器官破坏,功能丧失,严重者可致死。这一传染病大约在清中期传入内蒙古,到20世纪的前半叶,在内蒙古地区特别是牧区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作为传染性疾病,梅毒的流行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经济水平、医疗条件等因素息息相关。这一疾病在内蒙古流行除以上原因外,还与内蒙古牧区可结婚的男女比例失衡以及观念习俗等因素关系密切。日益蔓延的梅毒对当地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例如导致当地人口数量锐减,牧区经济停滞以致衰退,并使这里的人民群众生活日趋贫困化。面对梅毒,当地人民群众特别是牧民缺乏清晰的认知,他们对于这一疾病不予重视,大多数人试图通过求神拜佛,相信宿命摆脱疾病的困扰。同时期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在内蒙古地区基本上没有采取防治梅毒的措施,未能控制梅毒在当地的蔓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政权在当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发动了一场消灭梅毒的运动。防治工作首先是采取多种形式对人民群众进行了宣传教育,随即组织防治力量开展了检查并对症治疗,同时进行了系统的关于防治梅毒的科学研究。这场运动使梅毒得到了有效控制,当地的卫生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同时妇幼保健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场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权通过政治动员特别是赋予梅毒政治隐喻,引导人民群众对比诉苦,揭示了新旧政权时期梅毒防治的差异,同时教育了防治人员贯彻群众路线,重视相信群众、关心群众的工作方法。因此梅毒防治工作不仅取得上述关于梅毒这种传染病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也使当地人民群众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新政权。这时期内蒙古梅毒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当地经济恢复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梅毒 内蒙古 防治 政治动员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7;R75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9
- 前言9-13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9-11
- (二)研究现状11-13
- 一、梅毒防治背景13-18
- (一)政治背景13-14
- (二)经济与社会背景14-16
- (三)宗教信仰16
- (四)医疗背景16-18
- 二、梅毒的流行18-28
- (一)流行概况18-23
- (二)危害性分析23-25
- (三)当时民众对梅毒的认知25-28
- 三、防治梅毒的措施及其成效28-65
- (一)制定政策与防治规划28-35
- (二)成立防治机构,组建防治队伍35-38
- (三)培养专业干部和医护人员38-44
- (四)动员群众,,加强宣传教育44-50
- (五)结合地方特点检查和治疗50-54
- (六)注重科学研究54-57
- (七)防治的成效57-65
- 四、驱除梅毒与政治动员65-74
- (一)梅毒的政治隐喻65-68
- (二)对民众的社会动员68-70
- (三)对工作人员的政治动员70-74
- 结语74-75
- 参考文献75-78
- 致谢7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冠中;;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中西医协调——以20世纪50年代的血吸虫病防治为例[J];安徽史学;2012年03期
2 王亚玲;;浅析萧红小说《手》中的反义意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3 游惠玲;;论《莎菲女士的日记》的“病态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4 周毅;贫困经济学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续前)[J];安康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5 钟芸;政治冷漠作为一种政治行为类型的根据和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潘荣华;杨芳;;民国时期上海成为西医传播全国中心的社会动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7 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万晓宏;;重大历史事件对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影响[J];八桂侨刊;2006年03期
9 万晓宏;;影响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主观因素[J];八桂侨刊;2009年04期
10 孙卓华;;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人格塑造[J];北京教育(德育);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文铖;;从解放政治到生活政治——关于新时期以来小说主题转换的一种趋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2 姚力;;“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毛泽东“六·二六”指示的历史考察[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叶明勇;;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丹莉;;统购统销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罗燕明;;毛泽东第二次访苏与莫斯科会议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南豪峰;;乡村病人的医治:神祗、社会资本与医学专家的共同参与[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欧阳冬子;;公务员制度中激励机制现状分析[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玉希;;弘扬和传播草原文化的遐想[A];中国·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凤新;;那达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丽华;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谢太平;当代安徽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胜男;北京城市手工业研究(1949-1966)[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甄雪燕;近百年中国传染病流行的主要社会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殷劭;好莱坞电影中的精神病人形象[D];湘潭大学;2010年
3 黄晓辉;“美国公众的良心”[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军圣;霍布斯的国家学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史蕾;新中国科左后旗民族贸易发展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周卫忠;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薛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厚刚;文学身体的移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张海峰;我国基层公务员绩效考评体系改革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路明静;北宋医学分科对《圣济总录》病证分门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68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668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