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高等美术教育课程设置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高等美术教育课程设置发展研究
【摘要】:西式美术课程从清末进入课堂,在民国时期得到发展,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研究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美术课程设置,不仅可以探索其形成的原因和发展特点,而且还可以从其发展轨迹窥见时代风貌。本论文依此展开论述: 前言部分,陈述本论文的选题包括选题缘由和研究现状的分析,然后交代研究方法包括研究的思路和本论文所运用到的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探讨了民国时期高等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发展背景,从西式美术教育及西式美术课程的出现这两方面对其所产生的原因做一个简略的论述。 第二部分论述了高等美术教育课程设置在民初的发展,首先以私立上海美专最初的课程设置为实例,阐述其对清末美术课程的继承,然后以公立私立院校的新课程设置为实例,阐述其对西方现代美术课程的引进。 第三部分论述了民国中期黄金十年中高等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变化,从课程的进一步西化,产生了融合中西的课程设置和继承传统这三个方面论述,这个时期的课程设置情况可谓是方兴未艾在繁荣中发展。 第四部分论述了抗战时期高等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状况,此时期私立美校和公立美校都因为战争而出现了一些变化。 最后的总结是对上述讨论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对民国高等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一时期美术课程设置演变的总体特征。
【关键词】:民国时期 高等美术教育 课程设置 演变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12;K25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前言8-13
- (一) 关于选题8-11
-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11-13
- 一、发展背景13-18
- (一) 西式学校美术教育的出现13-14
- (二) 西式美术课程的出现14-18
- 二、继承与引进——民初的发展(1911-1927)18-40
- (一) 上海美专创办初期的课程设置(1912-1918)18-22
- 1. 课程来源18-20
- 2. 课程的发展20-22
- (二) 新课程的设置(1918-1927)22-39
- 1. 私立学校的兴起及课程设置23-30
- 2. 公立学校的兴起及课程设置30-39
- 小结39-40
- 三、方兴未艾——黄金十年的发展(1927-1937)40-48
- (一) 进一步西化的课程设置40-43
- (二) 融合中西的课程设置43-46
- (三) 继承传统的课程设置46-47
- 小结47-48
- 四、命运多舛——磨难期的发展(1937-1949.9)48-57
- (一) 私立美术学校的课程设置48-51
- 1. 上海美专的变迁及课程48-50
- 2. 其它私立美术学校的发展50-51
- (二) 公立美术学校的课程设置51-56
- 1. 抗战对课程设置的影响51-54
- 2. 复校后的课程设置54-56
- 小结56-57
- 总结57-63
- (一) 课程目标的演变57-59
- (二) 课程内容的演变59-60
- (三) 课程结构的演变60-63
- 参考文献63-6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7-68
- 致谢68-6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慧;;课程价值问题述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强百发;;近代中国对西方农书的翻译及其传播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3 冯兆杰;;1920年代至1940年代山水画复古思潮之流变[J];书画世界;2010年04期
4 艾青;;关于蒋兆和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及其教学体系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5 吴芳芳;;童谣里的老上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6 刘国军;;西方宗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冲突与选择——戊戌时期士大夫“保教”主张及中西宗教文化认同论析[J];北方论丛;2012年03期
7 贾小叶;“中体西用”论不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田国鹏;;肚兜的传承与革新[J];才智;2011年34期
9 李超;;论清末国人的法治认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杨广红;;彩色丝网版画综合运用发展历程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景平;;士与二十世纪的实践性儒学——试论刘尔p樀乃枷搿⑹导捌湟庖錥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2 魏学峰;;四川汉代画像砖的艺术价值论[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芬;;四川汉代画像砖的艺术特色[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星;;转瞬即逝的现代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先锋”艺术家后期转型现象评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5 楼嘉军;徐爱萍;;休闲时代上海城市休闲功能及空间特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6 张炼红;;“海派京剧”与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空间的建构[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褚潇白;;社会反常与文化应激中的艺术创作——试析北平辅仁大学基督宗教图像本土化尝试(1930-1949)[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九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亮;中西方家具设计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赵笺;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喻琴;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波;中国电影批评中的话语权威与身份建构(1937-1949)[D];上海大学;2011年
8 王军;上海连环画发展史研究(1949-1966)[D];上海大学;2011年
9 徐立;20世纪前期(1912-1937)上海粤籍美术家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沈其旺;中国连环画叙事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露霞;论潘玉良“合中西于一治”的艺术观[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洋;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媛媛;中国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媛媛;论传统中国文人画的中和之美[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蓓蓓;美学的巾帼之风[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树森;中职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与课堂教学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7 王璇;小学语文家庭作业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黎晓玲;版画名家吴忠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常贵环;林乐知与《上海新报》[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郑钰W,
本文编号:673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673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