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学外国史教科书初探
发布时间:2017-08-17 06:16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中学外国史教科书初探
【摘要】:中学生主要就是通过历史教科书这个载体获取历史知识的。专业的历史教科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之后经过漫长的改革,单纯的中国史的历史教学逐渐分为本国史以及外国史的教学。外国史教科书出现之后,经历了由单纯的翻译,到编译,再独立撰述的过程。本文力图对民国时期的中学外国史教科书的发展进行整体关照,对其发展脉络和原因进行探析,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也为今天的中学世界史教科书的编订提供一些借鉴。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本文选题的缘起和现今学界对民国时期中学外国史教科书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对清末历史教育进行溯源。古代历史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史书的编辑,为人们遗留下了一些合理的编撰方法。鸦片战争爆发后,教会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兴起,外国史教育引进中国。“癸卯学制”后,历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并受到法制保障的课程,新式历史教科书诞生和发展,虽存在问题,但对民国时期外国史教科书的发展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做铺垫。 第三部分,着重论述民国时期的外国史教科书的发展历程。新教育思潮兴起后,外国史教科书尽管还处在编译阶段,深受前者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带动了白话文运动开展,白话文的中学外国史教科书成形。壬戌学制后,初高中分段教学模式出现,高中外国史教科书应运而生。1929年,政府对王戌学制进行调整和修改,推动了中学外国史教科书的调整。之后,外国史教科书一直谨遵学制和课程标准进行编写,并取得很大的发展。 第四部分,探讨民国事情中学外国史教科书发展的原因。 第五部分为结语。
【关键词】:民国时期 中学外国史 教科书 初探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34.51;K25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1、选题的原因9-11
- 2、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11-15
- 第一章 清末历史教科书的发展15-23
- 1.1 近代外国史教育和教科书的发展15-23
- 1.1.1 近代外国史教育的引进15-16
- 1.1.2 翻译外国史教科书的兴盛及弊端16-20
- 1.1.3 自编历史教科书的诞生20-23
-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外国史教科书23-53
- 2.1 民国初年的中学外国史教科书23-28
- 2.1.1 新教育思潮兴起下的中学外国史教科书23-26
- 2.1.2 白话文运动重新开展下的中学外国史教科书26-28
- 2.2 壬戌学制下的中学外国史教科书28-39
- 2.2.1 壬戌学制颁布初期中学历史教科书发展概况28-30
- 2.2.2 壬戌学制下外国史教科书的典例—陈衡哲的《西洋史》30-39
- 2.3 壬戌学制调整和完善下的外国史教科书39-53
- 2.3.1 学制调整后外国史教科书发展概况39-47
- 2.3.2 壬戌学制调整下的外国史教科书典例—何炳松的《新时代外国史教科书》47-53
- 第三章 民国时期外国史教科书发展的原因53-67
- 3.1 历史教学相关理论的发展及运用53-56
- 3.1.1 史学理论的发展及应用53-55
- 3.1.2 教育学理论引进和应用55-56
- 3.2 出版行业的迅速发展56-61
- 3.2.1 教科书编审制度的完善56-58
- 3.2.2 教科书出版业的发展58-61
- 3.3 教科书编著者的因素61-67
- 结语67-71
- 参考文献71-73
- 致谢73-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蕾;;陈衡哲史学成就论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韦庆媛;何炳松与历史教科书[J];历史教学;1999年12期
3 王钦法;维新变法与近代教育的发展[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4 李孝迁;清季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介译初探[J];史学月刊;2003年09期
5 俞旦初;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新史学思潮初考[J];史学史研究;1982年03期
6 何成刚 ,张安利;一部“带有创作的野心的”历史教科书——陈衡哲著述《西洋史》教科书特色述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友军;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87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687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