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时期出洋官员对西方炮台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7-08-17 17:02

  本文关键词:洋务运动时期出洋官员对西方炮台的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洋务运动 出洋官员 旅西日记 炮台


【摘要】:在近代中国的海防体系里,炮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洋务运动期间,一批批逐渐官员走出国门,出洋驻节,访问考察,他们的旅西日记中保存了大量考察西方炮台的记录。经过数十年的考察研究,中国人对西方炮台的认识逐渐深入,洋务运动时期国内的炮台建设总体上有了显著改进。但经过无数国人不断努力才得到改进的中国炮台却并未在日后的战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进行全面深化的大变革,才能改变民族命运,实现国家富强。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洋务运动 出洋官员 旅西日记 炮台
【基金】:2014年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晚清使西日记中的西方海防研究”(J14WE54)
【分类号】:K256.1
【正文快照】: 在近代中国的海防体系中,炮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鸦片战争后,尽管清政府对炮台建设有所重视,但其建筑构造、火炮系统等仍十分落后。以当时国内较先进的广东虎门炮台为例,清政府虽然增加了炮台与火炮的数量,安设了能使火炮升降旋转的滑轮脚架,但其构筑仍为长墙高台暴露式,防卫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德翔;;《初使泰西记》中的西方科技与中国思想[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2 任晓兰;;张之洞对传统义利之辨的继承与突破[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3 王开玺;;略论“人臣无外交”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李超;;论清末国人的法治认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许峰;;中国最早驻外使节的西方政体观——郭嵩焘与刘锡鸿思想比较的一个侧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卢炜;晚清保守思想的成因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7 蔡勤禹,李元峰;试论近代中国社会救济思想[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8 卢炜;晚清保守思想的成因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9 余定邦;近代中国海军四次到过新加坡[J];东南亚研究;1993年Z1期

10 张立胜;;略论刘锡鸿守旧思想的成因及特点[J];德州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小叶;;1840~1900年间国人“夷夏之辨”观念的演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2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姜源;异国形象研究:清朝中晚期中美形象的彼此建构[D];四川大学;2005年

4 李未醉;加拿大华人社会内部的合作与冲突(1923-1999)[D];暨南大学;2006年

5 修圆慧;中国近代科学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肖世杰;清末监狱改良[D];湘潭大学;2007年

7 夏邦;晚清法制变革的历史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治国;晚清兵制变革思想及实践[D];复旦大学;2008年

9 路鹏程;晚清言论自由思想的肇始与演变(1833-1911)[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孙洪军;清代按察使历史角色及其嬗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为;博物馆与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2 张传磊;晚清驻外使臣与西方近代军事技术引进(1875-1895)[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赵高峰;晚清驻外领事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林春花;利奥波德二世(1865-1909)与中比关系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郭青松;晚清知识分子心态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潘可新;近代出使人员与晚清社会的变革[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杨建;近代中国出境旅游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冯吉红;晚清留学生地理分布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9 范蕾蕾;抗战时期的儿童保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张晖;国际法的输入与晚清驻外使节制度近代化[D];聊城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燕堂;论洋务运动时期两个口号的思想文化意义[J];山东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2 陆玉芹;浅析洋务运动时期的涉外合同[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3 杨齐福;洋务运动时期的科举制度改革[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王鲁英;论洋务运动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J];齐鲁学刊;2001年01期

5 李斌;洋务运动时期的大众传播媒介与文化变迁[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吕秀莲;试论洋务运动时期对新型人才的培养[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兰日旭;;浅析洋务运动时期物价波动的趋势[J];兰州学刊;2006年07期

8 严亚明;;洋务运动时期企业创办方式与企业制度建设[J];天府新论;2007年03期

9 王月平;;洋务运动时期的小学课程探析[J];邯郸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汤菊平;;论洋务运动时期的科技教育[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平安;;洋务运动时期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兼论其对清末政局走向的影响[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2 夏辉映;;论洋务运动时期西学的演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孙世岳;;李鸿章与欧洲留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成华;洋务运动时期海防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宜国;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科技教育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2 贾伟川;洋务运动时期海外军用设备采购的途径[D];暨南大学;2005年

3 宋红霞;洋务运动时期西方自然科学的输入及其影响[D];郑州大学;2007年

4 张哲慧;传教士与洋务运动时期科学建制萌芽[D];山西大学;2010年

5 王辉;洋务运动时期海外游记与西学东渐[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杨杰;论洋务运动时期德国对中国海军装备建设的影响[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邓夏妍;洋务运动时期的英语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肖红松;洋务运动时期直隶的陆军变革[D];河北大学;2000年

9 王卓;两个体系的碰撞——“洋务外交”评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90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690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7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