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中红十字会的人道救援

发布时间:2017-08-19 06:20

  本文关键词:淞沪会战中红十字会的人道救援


  更多相关文章: 红十字会 人道救援 伤兵 难民 淞沪会战


【摘要】:20世纪30年代,中日间战事愈演愈烈,战况不断升级。为适应此非常时期的需要,以恤兵为己任的中国红十字会除迅速投入各地救援外,更积极开展组织建设、资源动员与救护训练等各项筹备工作。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不期而至,兵民伤亡惨重,总会设于上海的中国红十字会直接担负起人道救援行动的职责。得益于战前的精心布置与上海丰富的医疗资源,组织各救护队与急救队,建立起各救护医院及公私特约医院,分布各战区及租界地,执行急救、包扎、输送及医治等救护工作。与此同时,在国际人道主义的感召下,红十字总会集合旅沪国际人士成立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国际委员会,作为各善团的主导性机构,筹募捐款、收容难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在淞沪会战的善后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红十字会在淞沪会战期间的贡献不容置疑,可是基于各种因素,具体做法中还是出现了救护资源缺乏、管理工作不到位等情况。红十字会也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通过此次救援行动的锻炼,不仅为日后红十字会重建抗战救护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红十字会自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红十字会 人道救援 伤兵 难民 淞沪会战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6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3
  • 一、选题价值8-9
  • 二、学术史回顾9-11
  •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11-12
  • 四、创新与不足12-13
  • 第一章 淞沪战争的爆发及中国红十字会的战前准备13-29
  • 第一节 淞沪会战的爆发及其损失问题13-16
  • 第二节 中国红十字会的组织准备16-19
  • 第三节 中国红十字会的资源动员19-29
  • 一、人力动员19-24
  • 二、经费筹募24-27
  • 三、物资准备27-29
  • 第二章 红十字会的人道救援29-57
  • 第一节 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市救护委员会的战事救护29-41
  • 一、前线救护29-35
  • 二、医院救治35-39
  • 三、伤兵分发39-41
  • 第二节 中上国海红国十际字红会十上字海会国的际博委爱员之会举的博爱之举41-57
  • 一、上海国际红十字会的成立41-48
  • 二、难民救助工作48-53
  • 三、医疗卫生服务53-57
  • 第三章 红十字会救援活动的个案研究57-66
  • 第一节 红十字会上海煤业救护队——“三十年代青年的光辉榜样”57-62
  • 一、会战时期的伤兵救护57-59
  • 二、输送沪地伤兵59-61
  • 三、评价61-62
  • 第二节 南市难民区——国际战争中难民工作的典范62-66
  • 第四章 红十字人道救援行动的评析66-74
  • 第一节 救援行动的成效66-67
  • 一、挽救了生命,,保存了抗战力量66
  • 二、维护了社会稳定,缓解了官方压力66-67
  • 第二节 救援行动的不足及其原因分析67-70
  • 第三节 救援行动对红十字会自身发展的影响70-74
  • 结语74-75
  • 参考文献75-80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80-81
  • 后记81-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如;李圣菊;;“八一三”抗战期间上海难民的社会救济与遣送[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2 祝猛昌;;略论中国共产党在淞沪会战中的难民工作及意义[J];党史文苑;2011年14期

3 魏达志;上海“孤岛经济繁荣”始末[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4 池子华;"二次革命"中的中国红十字会人道救援[J];钟山风雨;2003年02期

5 池子华;国际援华医疗队抗战救护纪实[J];钟山风雨;2005年02期

6 张礼恒;民国时期上海的慈善团体统计(1930年前后)[J];民国档案;1996年03期

7 张礼恒;略论民国时期上海的慈善事业[J];民国档案;1996年03期

8 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辛亥战时救护行动[J];民国档案;2004年01期

9 李微;试析抗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护活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崔家田;;全面抗战时期河南红十字运动的历史经验——以《会务通讯》为中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699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699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d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