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九战区档案看抗战时期湖南的军邮
发布时间:2017-08-19 10:24
本文关键词:从第九战区档案看抗战时期湖南的军邮
【摘要】:1938年,武汉会战以国民政府的失败告终,抗战由此进入相持阶段。进入相持阶段后,湖南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前线。湖南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既是第九战区司令部所在地,连接大后方与沦陷区的纽带,同时也是重庆国民政府与东南各省保持联系的通道,因此,日军为了占据湖南,打通大陆交通线,同时切断“陪都”重庆与东南各省的联系,在湖南境内发起了多次战争,在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感召下,广大湖湘儿女和全国人民与日寇进行了顽强斗争,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湖南军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首先,本文从抗战前的湖南临时邮局的成立,到抗战时湖南军邮的正式建立,展示了湖南军邮从雏形到最终健全的历史原貌;其次,本文通过对抗战时期一系列军邮规章制度的研究,阐述了湖南军邮的业务开展情况及应对办法;再次,从及时传达政令、为广大部队官兵通信联络、组织秘密邮路与沦陷区通邮以及跨境配合抗战的角度,着重论述了抗战时期湖南军邮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本文从军邮组织机构、军邮人员、各军邮视察总段和各军邮局、邮路等四个方面审慎分析了这一时期湖南军邮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原因。本文也总结和反思湖南军邮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和不足,抗战时期的湖南军邮建立在普邮的基础上,抗战前湖南普邮的良好发展为湖南军邮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由于战争的破坏,湖南普邮遭到了极大的打击,但湖南军邮却发展迅速并临时承担起普邮的任务,为湖南抗战及配合全国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湖南军邮取得的巨大成就,一是由于国民政府的重视,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广大军邮人员不畏困难,不怕牺牲,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仍能尽职尽责地圆满完成任务。同时也应看到湖南军邮发展的不足,一方面,湖南军邮机构虽然众多,但由于通讯不便,各军邮机构之间的联系的紧密程度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尽管很重视军邮的发展,,但是由于国统区持续恶化的经济及战时缺乏执行和监督的有效手段,很多时候导致军邮机构运转不灵、军邮人员缺乏,邮件等物件在运输途中遭到损毁及部分军邮人员在工作中拖延散漫,不负责任,这些都制约着湖南军邮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第九战区 湖南 军邮 抗战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E297;K26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1
- 0.1 研究缘起、范围和方法8
- 0.2 研究本课题的文献资料8-9
- 0.3 研究现状9-10
- 0.4 论文框架10
- 0.5 创新与不足10-11
- 第1章 抗战时期湖南军邮的创办11-16
- 1.1 军邮的历史渊源11-12
- 1.2 临时邮局的创办12-13
- 1.3 湖南军邮的正式成立13-16
- 第2章 抗战时期湖南军邮的管理16-24
- 2.1 军邮人员的遴选与管理16-18
- 2.2 军邮规章制度18-24
- 2.2.1 军邮总视察员、视察员职责18-19
- 2.2.2 军邮业务开展及应对办法19-22
- 2.2.3 邮路、邮件的管理22-24
- 第3章 抗战时期湖南军邮的作用24-29
- 3.1 及时传达战时命令24-25
- 3.2 保证部队官兵办理邮件及与亲人的通信联络25-26
- 3.3 组织秘密邮路,与沦陷区通邮26-28
- 3.4 跨境配合抗战28-29
- 第4章 抗战时期湖南军邮能有效运转的原因29-35
- 4.1 严密的军邮组织机构29-30
- 4.2 一批优秀的军邮人才30-32
- 4.3 各军邮视察总段和各军邮局相互协助、紧密配合32-33
- 4.4 邮路的维护与畅通33-35
- 总结35-37
- 参考文献37-39
- 致谢39-40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忠元;;略述抗战时期湖南邮工的历史贡献[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萧栋梁;论湖南抗战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3 樊清;古邮驿的衰落与近代邮政的兴办[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于忠元;;中华邮政的视察制度[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邹金盛;抗战中的东兴邮政储汇处[J];集邮博览;2005年10期
6 陈钢;近代中国邮政述略[J];历史档案;2004年01期
7 韩世嘉;记抗战期间邮政储汇总局举办的一个训练班[J];武汉文史资料;2003年09期
8 樊清;一枝独秀的北洋中华邮政[J];文史精华;2002年04期
9 于忠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南的赤色邮政[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廖发堂;;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邮件检查制度述论——以湖南为中心的考察[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本文编号:700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700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