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1943年河南难民入陕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1941-1943年河南难民入陕问题研究
【摘要】:1942年的中原大旱,再加上战争频仍,河南省驻军和政府的无情劫掠,迫使数以百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踏上了西迁之路。这些难民以家庭为单位,一路沿陇海线西行,从各阳出发,经过观音堂、会兴镇、灵宝、潼关,最终到达陕西省。到达陕西后,难民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大部分生活在国民党统治的国统区内,一部分向北进入陕甘宁边区,还有一部分继续西行,最远到达新疆。在国统区内,国民党政府通过设立粥厂和收容所,移民垦殖的方式救济难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难民被国民政府运往黄龙山、黎坪、lg山垦区,从事农垦,养家糊口;其余难民主要分布在西安和宝鸡,或投靠亲戚朋友或自谋生路,从事各行各业。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过了一系列安置难民的政策,设立难民开垦区,实行以工代赈、群众互济,解决了一大批难民的生活问题,效果显著。除此之外,民间社会力量也积极救济难民。大批难民短时间内涌入陕西,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城市管理困难、疫病流行、犯罪率上升等,然而,从宏观上看,难民入陕客观上加快了陕西近代化的进程,促进了豫陕两省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1942 难民入陕 逃荒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6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一) 选题背景7
- (二) 研究现状7-9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9-10
- (四) 特色和创新点10
- (五) 时间界定10-11
- 第二章 河南难民入陕的背景11-16
- (一) 自然因素11-12
- 1、河南的自然灾害11-12
- 2、陕西的地理条件12
- (二) 社会因素12-16
- 1、日军侵略12-13
- 2、河南省军政双方的劫掠13-14
- 3、陇海铁路的通车14
- 4、乡邻亲戚的影响14-16
- 第三章 难民入陕16-23
- (一) 难民入陕的迁移路线和过程16-18
- 1、入陕河南难民的迁移路线16
- 2、河南难民入陕的迁移过程16-18
- (二) 入陕河南难民的基本状况18-23
- 1、入陕河南难民的数目及籍贯18-20
- 2、入陕河南难民的年龄构成20
- 3、入陕河南难民的空间分布20
- 4、入陕河南难民的生活情况20-21
- 5、入陕河南难民的再次流迁21-23
- 第四章 对入陕河南难民的救济23-31
- (一) 国民政府的救济措施23-26
- 1、设立粥厂23
- 2、设立收容所23-24
- 3、设置难民总站24
- 4、移民垦殖24-25
- 5、国民政府的救济效果25-26
- (二) 陕甘宁边区的救济26-28
- 1、安置难民的政策26
- 2、难民开垦区的设立26
- 3、以工代赈26-27
- 4、群众互济27
- 5、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救济成果27-28
- (三) 民间社会力量的救助28-31
- 1、张钫的救济28-30
- 2、常香玉的救济30
- 3、世界红万字会宝鸡分会30-31
- 第五章 难民入陕对陕西社会的影响31-34
- (一) 积极影响31-32
- 1、促进了农业的发展31
- 2、刺激了工商业的发展31
- 3、增进了豫陕文化交流31-32
- (二) 消极影响32-34
-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40
- 附录40-42
- 致谢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宝刚;;近代移民与宝鸡城市的发展(1937—1945)[J];宝鸡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2 张根福;战祸、自然灾害与难民迁移——抗战时期安徽省个案研究[J];民国档案;2004年04期
3 程朝云;抗战初期的难民内迁[J];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02期
4 王春英;抗战时期难民收容所的设立及其特点[J];抗日战争研究;2004年03期
5 王同起;抗日战争时期难民的迁徙与安置[J];历史教学;2002年12期
6 蔡勤禹;国民政府救难机制研究——以抗战时期为例[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张亚飞;;民国时期的人口迁移与社会保障立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谷秀青;彭雷霆;;近年来关于抗战时期难民研究的综述[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1期
9 杨达毅;;近十年民国时期灾荒与救济机制研究述评[J];贺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张颖;;抗战时期人口内迁对陕西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J];西安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新留;民国时期水旱灾害与河南乡村社会[D];复旦大学;2003年
2 何旭娟;张钫慈善事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国;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难民救助[D];河南大学;2004年
2 李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难民安置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捷;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救济与安置难民活动述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丽霞;抗战时期的陕西移民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5 赵燕;抗战时期河南的难民问题与难民救济[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程家文;抗日战争时期陕西社会结构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崔炜;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移民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08年
8 陈鹏飞;1920-1937年河南灾荒性人口迁移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王永强;民国时期西北移民垦荒事业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领波;1945-1949年河北省国统区难民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02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702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