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侨与侨乡社会:福建安溪归侨安置研究(1949-1960)
发布时间:2017-08-19 22:11
本文关键词:归侨与侨乡社会:福建安溪归侨安置研究(1949-1960)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大批华侨出于对新中国的向往或其他原因而归国,安置归侨由此成为政府侨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内政、外交总原则的基础上,中央政府制定了“按籍安置,主要面向农村,对有特殊才能者量才录用”,“分散安置为主,集中安置为辅”的归侨安置政策;至50年代末印尼排华时,随着归难侨的增加,兼及其他因素,后者转为“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新中国的归侨安置方式主要有:安置回乡生产、就业,为难贫侨提供救助,安置华侨农场,安排归国侨生升学。鉴于归侨侨眷的特殊性,新政府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教育,借以宣传新中国形象,争取华侨的经济或政治支持,进而融入新中国。这类教育深受新中国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的影响,是当时社会调整与变革的一部分。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上述政策遇到诸多问题:一方面,中央相关决策并不能得到地方全面有效地贯彻,加之“左”倾思想的干扰,施行亦受到阻碍。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归侨安置工作不可避免也存在着缺漏和错误,因而对归侨侨眷和当地农民的权益都有所损害;另一方面,政府对归侨侨眷所采取的适当照顾政策,引发了当地农民的公平对待诉求。可以说,当地农民与归侨侨眷都对国家政策有所不满。在侨乡社会的特定环境和新中国初期的历史情境里,两个群体既有共同利益,处境相似,又各行其是,互不谅解,矛盾重重。 学界对归侨安置之研究,有关华侨农场的成果已较丰富,但对归侨回乡生产、就业及侨生升学方面的探索尚有不足。就福建安溪县而言,华侨农场并未设立,相应安置人数少,即农场安置只作为安置工作中的一项辅助措施。在本文中,笔者侧重论述安溪安置归侨回乡生产、就业与侨生升学两方面内容。笔者分析认为,侨乡农民对归侨侨眷相对优越经济条件的嫉妒的传统观点,并不能全面解释侨乡社会中两者矛盾的根源和关系。本文拟以安溪县档案馆所藏档案文件为基础,并运用相关华文剪报等材料,对1949—1960年的侨务政策做一简要梳理,对福建侨乡尤其安溪县的归侨安置工作,归侨侨眷的社会主义教育及侨农关系做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侨乡社会 归侨安置 安溪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7;D63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导论9-16
- 一、“归侨”概念的界定9-10
- 二、选题依据及意义10-11
- 三、文献综述11-14
- 四、研究框架14-16
- 第一章 新中国归侨安置政策16-20
- 一、侨务机构的设立16-17
- 二、对侨态度转变17-18
- 三、归侨安置方针政策18-20
- 第二章 安溪县归侨安置工作20-41
- 一、安溪县归侨概况20-21
- 二、安置回乡生产生活与就业21-31
- 三、华侨农场安置31-34
- 四、侨生安置升学34-41
- 第三章 归侨侨眷与社会主义教育41-50
-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原因与目的41-43
- 二、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式、内容与过程43-48
- 三、社会主义教育效果48-50
- 第四章 归侨侨眷特殊性与侨农关系50-66
- 一、归侨侨眷的特殊性50-52
- 二、侨农关系52-66
- 结语66-69
- 参考文献69-74
- 致谢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宗明;廖承志在侨务工作上的防“左”反“左”思想[J];八桂侨史;1993年01期
2 孙丹;;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述评[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03期
3 李明欢;社会人类学视野中的松坪华侨农场[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3年02期
4 俞云平;一个特殊社区的历史轨迹:松坪华侨农场发展史[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3年02期
5 刘朝晖;社会记忆与认同建构:松坪归侨社会地域认同的实证剖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3年02期
6 孙晟;重建家园:松坪华侨农场印尼归侨群体研究[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3年02期
7 黄静;归侨在中国大陆的文化适应(1949~1998)——对北京印尼归侨群体的调查分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01期
,本文编号:703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703213.html